三人談:初老學放下 問聲「我是誰?」

文章日期:2020年09月28日

【明報專訊】步入初老,很多人擁抱權力,正享受「收成期」。山地、馬傑偉和梁萬福卻不約而同,在知天命之年選擇放下追逐了半生的「功名」。山地辭去總編輯一職,馬傑偉離開大學教席,梁萬福拒絕再當部門主管。前半生為工作衝刺,下半場探問自我。我是誰?重視的價值是什麼?3人下過不少工夫,學習與半百後的自己自在相處。

■梁:梁萬福

■馬:馬傑偉

■山:山地

山:我真的很喜歡做Breakazine,突然要放低職位時,踏入了50歲,會覺得自己好老、人生沒希望,好多混雜想法,要靠靜修安定自己。

馬:在20至50歲追求成就,渴求別人肯定,好自然。但50歲後我不想再滿足他人,想放輕執念,整理以往介意又不敢講的問題。好多人到50歲還慣於隱藏真實情緒,又缺乏安全感,在自我保護機制下動不動「起弶」。一旦放下,就會自由些、開心些,要不然背着以往社交那面到八九十歲,為乜?

退休後 世界闊大很多

山:年輕時為了增進知識,會讀好多書,但卻忘記了self knowledge,不懂將自己的事情說出來。現在我的世界闊大了很多,不一定求升職,可以做兼職、freelance。社會趨勢也是這樣,年輕人未必求名利,而是高一層次的靈性,求意義和使命感,我50歲方開始明白。

馬:如果到這年紀,還未找到放下職銜後的自我價值、生活意義,不免有點遺憾。以前人家找我受訪,是基於我的教授身分,我會有好多考慮;現在有人找我去動植物公園講talk,談生活體驗,我馬上應承,這種感覺幾好。

山:常變化、學新事,一來令人保持年輕,二來避免擁有太多權力。過程艱難,但要學習。年紀漸長,唯望可活得更自由和真誠。

梁:退休前幾年我已卸下部門主管一職,但繼續做醫生。50至70歲應是令人嚮往的年期,子女不再倚賴你,可以放下枷鎖,尋求理想,「收成期」的人如何將資源轉化為理想?這是舊一代長者沒有的機會。

馬:聽說很多醫生退休了,還會霸着辦公室,「詐詐諦」回來開會。

梁:好多人未必可調適身分。我百足咁多爪,工作不是我單一興趣,還會做義工、去旅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