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紫荊黨的成立意味什麼?

文章日期:2020年12月13日

【明報專訊】紫荊黨近日成為政圈熱話,身上標籤一大疊,「內地港漂」、「海歸精英」甚至「中共地下黨員」,究竟他們是何許人?

最早爆出紫荊黨成立消息的是英文《南華早報》,綜觀香港傳媒的反應,就可發現「黃絲」明顯緊張過「藍絲」——有新「敵人」出現,怎能不關注?——立場新聞、《蘋果日報》上評論觀點不少,或者從經濟角度迂迴嘲諷,都是隔山打牛;真正訪問到創黨董事黃秋智、李山的是《星島日報》和紫荊網(《紫荊》雜誌的網站,不是紫荊黨官網),《經濟日報》傅流螢專欄也有一句:「接近中方消息指,該黨未獲中方祝福」。

筆者過往寫過,港人在了解內地時,常犯的錯誤就是兩極化,要麼覺得不堪一擊,要麼覺得無比強大,現在對紫荊黨也難免陷入這種謬誤:一些人覺得他們沒有北京祝福、沒有地區基礎,難參加選舉;另一些人覺得他們來勢洶洶,要在香港搞「一黨獨大」,甚至在各大機構安插「黨委」。筆者沒有獨家幕後消息,但要了解一件新生事物,不能靠估,還是要看創辦人所言所行。除了《星島》和紫荊網的訪問外,推薦各位可以去找創黨主席李山今年11月28日在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年會暨「國家治理的全球視野」學術論壇上的發言,標題叫做〈李山:香港治理問題探討〉,最能反映紫荊黨的本質。以下是一點愚見,歡迎探討:

忠誠不絕對 就是絕對不忠誠?

一、紫荊黨支持北京,但並不完全一致。

內地政治常有一句話: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這句話不能照搬,因為紫荊黨明顯「忠誠不絕對」,要求推動普選、「兩院制」改革等等,都不是現有北京路線,所以未得到中央祝福十分正常,更不是什麼「地下黨員」。但這能說明紫荊黨「絕對不忠誠」嗎?顯然不能,畢竟綜合看其他政綱,忠誠度沒有九成也有八成。

黃秋智對《星島》說,「創黨人去過不同地方,最後都選擇以香港為家」。紫荊黨成員既然在內地有密切聯繫,如果100%親中,為什麼不搬回北京上海?說明這些浸過鹹水的金融精英,對內地那一套並不完全認同——他們在華爾街學到一身本領,卻不適用於處處管制的內地金融市場——香港不僅機會更多,且是「中國人的地方」(可能有子女中文教育的考慮,否則大可以留在歐美發展),是實現個人價值的最佳地點。

非常着緊香港營商環境變差

從李山的講話可以看出,他們非常緊張香港營商環境變差、利益受損,向中央要求「再一個五十年不變」,是為了穩定投資者(他們的生意伙伴)的信心。這實際上是要求「資本主義制度」不變,因為資本主義的香港對他們最有利,當然不願看到香港淪為內地普通城市。

黃秋智那句「以香港為家」,反映紫荊黨自認「港人」,至少「既是中國人又是香港人」。黃秋智出生於廣州,畢業於男拔萃,相信是童年來港;李山出生於四川,但在香港生活了二十幾年,兒子也是香港人身分。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算不算「港人」?紫荊黨如果真的輸出管治人才,算不算「港人治港」?

這其實是個老問題,每到中港矛盾緊張的時候,都會被拿出來討論。香港本來就是移民社會,要住滿多少年才能算是「港人」、才對香港事務有發言權、參與權?如果單以「出生地」看,那麼出生於廣州的黎智英、出生於武漢的梁天琦、出生於深圳的羅冠聰算不算港人?如果往上數三代,難道只有新界原居民才能治港?李山說自己「是四川人但香港是我的家」,香港大把人「既是潮州人又是香港人」、「既是客家人又是香港人」,也一樣愛香港。所以,用「內地出生」或者「港漂」身分標籤他人,核心只是排斥對方政見,何患無辭。

不滿政治化 「經濟化」找出路

二、紫荊黨對港府及現有建制派明顯不滿

紫荊黨對國情、對國家戰略的理解把握程度應該勝於現有建制派甚至港府,港媒普遍沒有注意到的一個細節,是紫荊黨「找了一條船」來建黨。1921年的共產黨就是在一條船上成立的:中共一大先在上海召開,後轉移至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

從代表商界利益這一點看,紫荊黨表面上看有點似以前的「野孩子」自由黨,大體上支持北京又在細節上不完全一致。田北俊對《南早》說議會中已有代表中資的聲音,但筆者認為,如果紫荊黨成員對現有建制派有足夠信心,大可以加入他們,但既然奮身出來另立山頭,正正反映他們認為「現有建制派不代表我」,不願重踏老路。曾志豪在《蘋果》的專欄亦稱,紫荊黨有自己的政策論述,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傳統本港愛國政黨」缺乏知識眼界,更無「獨立思考」,沒有藍圖規劃。

紫荊黨提出明日大嶼「合股」計劃,說明他們認為港府現有方案並非最佳,可以做得更好更快,這與現有建制派「盲撐」有很大區別。這些財金才俊擅長用金融方案解決問題,李山提到在港推行「改租為售」房屋改革也是同樣道理。他們不滿立法會「運作不暢」,就是不滿凡事政治化,一政治化就變成僵局;紫荊黨剛好調轉,將解決不了的事情「經濟化」,認為總有辦法「計掂條數」。這可能有點天真(北京未必同意完全「去政治化」,港府亦未必接受其建議),但「經濟化」總好過卡死在舊路上止步不前。

社運刺激「失聲精英」護己權益

三、紫荊黨對「極端勢力」堅決反對

李山指創黨是受去年的「動亂」啟發,顯然紫荊黨對去年的街頭暴力十分不滿。受過西方教育的他們,相信亦能夠包容「和理非」——就像北京多年來對六四集會和七一遊行都隻眼開隻眼閉——但上升到「私了」、「攬炒」就絕對不能接受。這既不符合他們的國家認同,更不符合商界切身利益。

最後一點,李山說紫荊黨創始人中有一部分、包括他本人是清華大學畢業的,清華校花也是紫荊花,所以坊間有指紫荊黨是「清華香港校友會」。其實,內地各名校在港校友會中精英不少(注意,他們不僅來自內地,也有港籍畢業生),與紫荊黨想法類似,即認為現有立法會政治光譜中欠缺代表他們的聲音,對港府表現也不太滿意,幾年前就有提過想派人參選,但都未成事,最後真正吹雞建黨是清華校友。早前有條新聞是「港漂盼內地機構來港辦學,願讓子女入讀」,就是一班北京大學校友在積極籌措。

這意味去年以來的社運,刺激到這批「失聲精英」,他們正要摩拳擦掌參與香港事務,維護自己(或子女)在港的權益,即使不一定都加入紫荊黨,但其他動作還陸續有來。雖然這些舉動出於「自發」,而北京正處在急需建港人才、盼有解局良方的時候,應不會出手制止或打壓,但能給予多大程度的認可(或者默認),則有待觀察。

文˙余衡方

美術•胡春煌

編輯•馮少榮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