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十月份一個濕冷的雨天,記者行經旺角室內小型市集時,目光被一張印有夕陽餘暉的明信片吸引,明信片上印有「seon3 zeoi3 hau6 sin6 loeng4 lau4 zoi6 sai3 gaai3」,詢問年輕攤主始知那是粵語拼音,原來是廣東歌《最後的信仰》的歌詞「信最後善良留在世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年輕人開始用粵語拼音溝通與表達感受?學校沒有教,他們是從何學識?又為何要學?但更值得問的是,為何說了這麼多年廣東話,卻從沒學過粵拼?記者總覺得粵語拼音的文字組合很美,今次就決心看影片自學粵拼輸入法!結果發現,原來比倉頡輸入法容易太多太多了。
■記者實測
※學識時間
影片:52分鐘
實測時間:2小時
成果:打31個字,其中4個字需查字典
影片:【廣東話教室】52分鐘學識LSHK粵拼(YouTube)
看過本系列的讀者都知道,以往記者專門挑選速成班類短片,以測試到底用3分鐘或5分鐘是不是真的能夠學懂一門手藝,但今次卻選了這條接近1小時的教學影片,因為實在找不到適合香港人學習的速成片,坊間的粵拼影片大多以非廣東話為母語的人作對象,所以多用普通話或英語做旁白,教閱者如何讀廣東話。記者唯獨找到這一條是以廣東話為旁白講解的粵拼影片。
廣東話每一個字的音節都是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組成,廣東話有19個聲母、51個韻母和6個聲調(如計上p、t、k韻尾即為9聲)。這段影片是以香港語言學學會(LSHK)制定的粵拼為基礎,分為10小節,各約5分鐘,完整解說所有聲母和韻母,但就沒有說明聲調的部分,因為原來粵拼輸入法是不需要輸入聲調的。
■4項小貼示
這條影片指出其中4個香港人容易混淆的位,包括:
一、聲母J的用法如英文的Y,即「人」、「一」、「日」都是以「J」開頭。
二、聲母C是噴氣,Z是不噴氣。
「做」、「走」、「紙」都是以「Z」開頭。
三、韻母oe和eo,讀音和長短都不同。
oe是長音,「靴」、「香」、「着」都是oe。
eo是短音,「水」、「信」、「律」是eo。
四、韻母ui是長音,eoi是短音。
「杯」、「灰」、「妹」是ui。
「水」、「去」、「女」是eoi。
記者找來上周三(9日)《明報》A1第一句作自學測試:
//【明報專訊】過往住宅爆發新冠病毒疫情,政府並無要求居民強制檢測及禁足。//
不計標點符號和數字,共31字。看影片自學後,在iPhone安裝CantoKey粵拼輸入法,花了約20分鐘完成,其中4個字要查粵拼字典,包括:訊、爆、毒、居。
查閱粵音資料網址:jyut.net
‧疑難1、常與英文串法混淆
幾乎打每一個字都會先想起英文的串法,打「報」(bou3)字時會想起「pao」。
達人建議:英文直覺可猜中六七成
這條網上影片原來是由香港教育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助理教授劉擇明製作。他說已學習英文串字多年的香港人是無可能完全擺脫英語的深刻影響。不過這不是全然壞事,因為香港人用英文直覺去猜粵語拼音其實是可以猜中約六七成的,例如「明」(ming4)字粵拼和英文串法一樣。「剩下三成怎麼辦呢?這部分就需要訓練,如果逐個難點,例如訊(seon3)字這種,每個難點練10分鐘,可能只花一個小時已經學到一個完整語言,視乎有無心去學。」
‧疑難2、不習慣拆音
讀廣東話總以為一個字是一個音,不習慣拆開聲母與韻母,例如爆字(baau3)會以為粵拼是「bou3」(音報),不意識到爆字中間讀音較長的,讀時嘴唇較圓。
達人建議:記住常用字串法再類推
劉擇明指出廣東話常用字僅100至200個,幾乎都在上述影片中出現過,「關鍵在於記不記到這些常用字的串法再去類推,例如爆字和常用的交(gaau1)字相似」。
‧疑難3、不習慣拼法
記者緩慢地朗讀了很多次「訊(seon3)」字,亦不知道韻母該是什麼,要反覆核對韻母表。
達人建議:練習押韻字
劉擇明說不懂拼「訊」字是正常,因為英文沒有這個讀音,可以多練習類似的押韻字,「例如水(seoi2)字你拼不出,但你之前練習過同類押韻字會知道追、衰韻母都是eoi,以後就會get到」。
■達人教路
粵拼好處:易學、內置港式句子
在2小時內,由完全不懂粵拼,到成功用粵拼輸入法打到大部分中文字,記者覺得粵拼實在比倉頡和速成容易太多。還記得,中學時花了多少時間和力氣,再加上ICQ和MSN的助力才得以學成速成輸入法。
但應否就這樣轉用粵拼輸入法呢?作為粵拼推手的劉擇明(阿擇)說,他不會要求倉頡、速成用家轉用粵拼,他現在仍然用倉頡輸入法,因為始終倉頡打字速度快過粵拼。但阿擇強烈建議一個完全不認識任何輸入法的人使用粵拼,「我不覺得大家應該浪費這麼多青春去學一個太難的輸入法,學倉頡要學好多年,粵拼是門檻低好多的輸入法」。
現時香港學校一般教導學生使用漢語拼音輸入法,阿擇直言覺得這是很悲哀的事,覺得這其實是強行將學生的思考語言從母語變成普通話,而且延後了小朋友可以自由探索網上世界的年齡,「其實是一個平權來的,你試想一個說英文的小朋友隨便在鍵盤按兩按,就可以在Google找到東西。但你問香港小朋友,你學中文打字呀?首先你要學3年普通話,懂說普通話之後再去學漢語拼音,你就可以打到字了」。
而且,阿擇說打粵拼是快樂的事,他示範在電腦中輸入「bgst」(圖A)已經出現「巴基斯坦」,打「jsjs」會出「入實驗室撳緊急掣」的香港人常用或專用句子,「打拼音其實不用打全個字。用慣粵拼,詞表常用詞的排序亦會自動移前」。
用家心聲 大學必修科
究竟香港人是否應學習粵拼?記者訪問了在引言中提及的粵拼明信片設計者、網店雙黃線小編杏仁,他答:「我覺得沒有應該和不應該,但我自己覺得是值得學的。」他說時至今日大家仍然覺得母語是廣東話,學粵拼是有可能令自己的廣東話說得更好和無懶音,「不是說一個語言不可以無懶音,因為懶音是社會的一個必然變化。但如果有最原始的根據,都值得大家去學的」。而且他一直覺得廣東話是特別的語言,除了因為很多廣東話口語無法用漢字表達,他跟記者一樣都覺得粵拼的字形組合美麗,「這個是真的,我發現好少語言有1 2 3 4(聲調)在後面,很多注音以一撇撇的符號來表達,暫時沒見過用數字標示的」。
談到當初為何學習粵拼,杏仁分享他在2011 年就讀恒生管理學院(現為香港恒生大學)修讀新聞及傳播系,為求學生說廣東話時咬字標準,粵拼竟是一年級生第一學期的必修科!當時課程要求學生跟着一本如字典厚的書學習粵拼,「和學普通話有點相似,都是教bo po mo fo」。杏仁說學習粵拼是非常容易,相信和小時候很多朋友喜歡打「chinglish」(港式英語)的習慣有關。不過可惜的是,學習粵拼雖易,但並沒有太大用處,主要因為同齡的朋友打倉頡為主,認識正式粵拼的人始終不多。
文化分析:日常講話vs.語言學
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訪問學者林國偉(Benny)雖然是新加坡人,但廣東話說得非常好,學過粵拼嗎?他笑說沒有,自己的廣東話基礎是源於家庭,「雖然媽媽是新加坡人,但公公是廣東人。我爸比較特別,是福建人,但我阿嫲是廣東人,她(阿嫲)比較強勢,所以文化信仰都要跟番她的」。
Benny說,人們所說的語言基本上受到小時候身邊文化的影響,和語言學或文法不同,兩者是需要分開理解。「例如我由細學習廣東話,但我又未必識寫,亦未必識拼音,都是透過後來上堂學習,或如你現在說的網上學習。亦例如調查顯示就算你成長於一個說英文的家庭,都未必代表你grammar一定好好的。」反之亦然。他說亦不時見到好多外國人寫中文寫得好好,拼音也很好,但不一定說得流利。
「最後你會發覺在成長的時候,你要融入一個語言,是一種文化培養和習慣,和後天去學習新語言不太一樣,如果沒有這個文化系統在周邊,就算你學了語言學(如拼音),都不會講得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