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模擬旅行、扮酒樓、拍片做KOL 疫中院舍服務可以去到幾盡?

文章日期:2021年01月10日

【明報專訊】剛過去的聖誕新年,有沒有去旅行?在網上見到有班朋友「搭飛機」往芬蘭看極光,好羨慕呀!免隔離14日,即日來回!疫情下怎麼可能?落兩茶匙創意,加些愛,怡東軒智障人士宿舍為院友設計了一趟「芬蘭之旅」,不止院友開心,社會大眾也感受到這份溫暖而讚好。足不出戶的抗疫要求,對院舍生活造成衝擊,「旅行」背後,機構怎樣用新意來變陣?

模擬旅行獲好評 芬蘭聖誕老人祝福

除了模擬旅行,同為鄰舍輔導會機構的屯門林心雲伉儷長者日間護理中心不久之前所辦的模擬茶樓亦是令人難忘的窩心活動,鄰舍輔導會執行幹事馮麗說模擬活動其實不罕見,「在疫情的特別之處是當我們與真實斷開,不能外出,老人家去酒樓是有歸屬感、親情的感覺,當環境真實,感覺就會出到來。宿舍情况一樣,愈像真,他們愈興奮,覺得有外出的感覺」。她說怡東軒暨怡東綜合就業服務中心在2020年8月才啟用,是新開的院舍,供輕、中度智障人士入住,現時接收20人,「同事是新埋班,希望團隊能做到一個氣氛,大家用心去做服務」。

活動從院友意見說起……

中心主任黎志恒在「開團」當天擔任機師,他說在12月初已籌備活動,最初是因為在會員大會聽到會員想去旅行的意見,而會員即是院友,中心以大會為其中一個收集他們意見和想法的渠道。馮麗透露職員為此開了3次brainstorm大會,還因職員都沒去過芬蘭,要做些資料蒐集,得知姆明出自當地,有人扮聖誕老人之餘也有人扮阿美。登機牌、機票做得像真,連活動單張都仿照旅行社宣傳品製作;原本的火雞聖誕餐分作一小份一小份的飛機餐;玻璃紙與各種顏色的光營造極光效果……一切靠團隊自己提出的點子,才實行得圓滿,不會被視為上頭吩咐的一份苦差。「院舍同事面對的張力都大,一方面平常生活的衛生要做好,不可周圍走,怕會把病毒感染院友,回到院舍又不能work from home,要推動大家去做覺得好玩的事。要不然做到出來,都得不到效果。」

黎志恒覺得「學員的選擇」最深刻,「他們說出想做的事情後可以夢想成真,學員與職員的關係也開心,因為大家有共同經驗,有時他們會問阿sir/miss,下次去邊度?」其實中心在東涌,鄰近機場,佈置上本就以旅行為主題,「機艙 」不是臨時搭的布景,是主題設置,希望住在裏面的人可以放眼世界,所以模擬旅行好玩之外也帶教育意義,「他們會學識去旅行要保管好機票、過關要排隊」。不過實際生活上,黎志恒說在疫情之下,以往有義工活動,與院友一起接觸社區,現在不得不停擺,外出亦可免則免。院舍生活各方面都收緊,如有自閉症的院友因不能回家,打亂恆常習慣,情緒會波動,需要社工與家長合作解釋情况;覆診前要為院友預習戴面罩或口罩;院舍若出現爆發即不堪設想,如果曾回家「度假」或住院,需要隔離14天。

其他院舍研辦模擬年宵 寓教於樂

這次模擬旅行很成功,馮麗說:「機構其他單位都覺得很amazing,不只會員、同事開心,社會也認識到院舍服務可以很貼心,只要多些創意,出多少少力,就做到效果。」聖誕慶祝是院舍本來也會舉辦的節慶活動,因應人手資源,要頻密到如一月一次確有難度,趁着節慶是好機會。「葵涌有院舍想到今年沒有年宵,便構思運用單位的優勝地方,就是他們有個好大的球場,來搞個模擬年宵。」她解釋可在活動中傳遞用錢的概念,「他們愛玩愛吃,一直行要決定,魚蛋是否要即刻買?下檔有玩具又得怎樣分配?希望把外面的世界搬入來,雖然家人來不了,仍可給他們一些過年的感覺」。不過她強調一間院舍所辦的活動不能隨便在其他機構照辦煮碗,「需視乎單位的特色、人力物力、職員能力強項、院友的喜好等,倒模反而拖累大家」,「如有些院的服務使用者年齡較大,很多要坐輪椅,或服務中、嚴重智障人士,人手比例高些,照顧強度更大,就有難度;另外怡東軒附有工場,而一些日間中心專做照顧服務,未必拿手做道具。不能全抄,而是由下而上,由同事構想」。

善用科技 助院友「見」家屬、運動減磅

疫情催生院舍新做法,馮麗和黎志恒都想到科技確幫上很大忙,尤其平板電腦可提供視像會面,讓家屬與院友可以「見面」,馮麗提及政府設有供院舍申請的創科應用基金,「兩年前開始我們都有申請,疫情下基金所買的運動器材、iPad就非常應用到」。黎志恒說不能外出,除了社工要關注學員情緒,他們亦會處理肥胖問題,「可能會玩VR(虛擬實境)系統的運動儀器,如VR踩單車,只踩單車可能沉悶,VR是新體驗,當然價錢要考慮,如果資源有限能有贊助都開心」。模擬旅行引起迴響後,芬蘭航空就為他們送來芬蘭食品,還附上一張有聖誕老人親筆簽名的聖誕卡。

社工變身KOL拍片剪片

「社會服務都要轉變模式,觀察疫情加上彈性創意」,馮麗說如長者服務會用zoom開小組會議,「以前是實體教班,像開電腦班捉住他們隻手去學,現在用zoom來做,亦面對不少困難,同事也要掌握技術」,「社工都要做KOL,以前在中心開會,拿着咪對100個長者,現在要識拍片剪片,又要培訓同事有幽默感,初初他們會不太願上鏡」。鄰舍輔導會總部於是推出比賽計劃,鼓勵屬下機構將舉行過的創意活動、製作的服務影片剪輯參賽,讓各機構可互相參考,分享行山路線、教手指操、手工班都有,她說由總部提供給機構申請使用的zoom帳戶,現在都滿額了。

智障人士自我倡導組織:盼社署發指引 支援自主生活

一直推動智障人士自主的組織卓新力量,助理馮慧瑛形容疫情「是給我們的一大功課」,「對智障人士而言,是對成人身分和自主生活醒覺的良機」。她很欣賞模擬旅行的活動,但不諱言「困難在於(智障人士)是否執到好籌,遇上肯做事的機構。兩個機構所設的工場,已可以有很不同的對待」。她舉例有組織成員因工場關閉,日日呆在家,母親要工作,得到的支援僅是不知何時會收到一次的機構來電關心,「阿媽不會去求支援,因為知個仔不會在家放火,我們就讓他畫畫,拍照定時定候傳來分享」;也有特殊學校的高中生,「家長見有乜理由個仔停學沒事做,才央得學校定期設網上課堂」。

服務參差 未見社署積極統籌

服務參差,她認為社會福利署應做好統籌角色,「社署有沒有就此給NGO指引?我建議可做些數據統整,每個機構有幾多家庭需要緊密支援?如有機構專業地將展能中心成員的家庭按高危程度分,家人年老、有長期病,或家人不懂與年長才突然因疫情搬回家的孩子相處,就比較高危,提供服務的機構要給出這樣的資料並不難」。我們向社署查詢有否就智障人士因疫情需從宿舍回家居住或暫停工場工作下,需要各種支援,而向機構調查了解過去一年具體情况,或就此發出指引,署方回覆,有按需要調整服務運作安排,及適時向機構發出公告,對維持開放的服務如庇護工場,會提醒機構參考衛生署防疫指引及做好防疫措施等,不過署方未正面回應有否全面調查智障人士及家庭需要支援的情况。

馮慧瑛說:「全世界智障人士在疫情的狀况亦是很參差,他們永遠是最遲知道防疫資訊,乾等服務。」國際智障者融合組織Inclusion International公布疫情下成員生活調查,54%受訪者認為政府應對疫情時沒將智障者及其家庭包括容納在內;44%表示學齡兒童無法獲得學習資源;51%人認為政府沒有以暢達易讀的形式向他們發放疫情相關資訊。馮慧瑛提出在一些歐美地區,會有邀請智障人士及家屬對政府提供防疫措施意見的機制,「但有些國家景况不太理想,智障人士會自行聯繫組織的朋友,關顧其他智障人士及家人。然而許多人是沒服務沒資訊,困在家得個驚字,不是人人的家都懂得用網上溝通,或有錢買流量」。

疫情為契機 服務模式應變通

她指出政府及機構必須面對疫情作為常態,來看服務的轉型及突破,她觀察到中國內地也有反應很快的NGO,「如在北京的豐台區利智康復中心,以及一些家長組織,由疫情第一波到中段,已很強地做了兩大範疇,第一是網上家長課程,甚至定期有1小時專題講座,教家長如何與子女相處,也會找廣東省家長說說情况;搞很多網上課程,有遊戲、學習、小組,教他們如煮飯等技能」,這些反而是乘疫症作為契機,推動智障人士發展自主自立的生活,不過她補充,這種以網上形式推動學習的方式,適合輕度智障者使用。

「世紀瘟疫是塞翁失馬,看香港專業團隊是否反應得快、轉變形式,恕我直言,香港的反應是慢,習慣你來到我就提供服務,你好慘我才打畀你,最傳統模式是你唔死人冧樓我都唔使出手,沒做防患於未然。」一些智障人士家長因要照顧疫情下失去宿舍或工場生活的子女,仍在苦撐,她期望政府能直接去聽他們的聲音,提供應急的上門支援服務,「要有成人生活助理,即使full gear都要上,在阿媽快要吊頸時至少給她幾小時喘息」。

【疫下變陣篇】

文˙ 曾曉玲

{ 圖 } 鄰舍輔導會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