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藝術家「盡做」 安撫戰爭恐懼的心

文章日期:2022年03月11日

【明報專訊】打仗了,藝術還有用嗎?俄羅斯在2月24日入侵烏克蘭,烏克蘭的文化人面對戰爭,很多選擇直接行動,已有人戰死沙場,亦有藝術家與學生安頓避難者同時以藝術發聲。訪問了3名烏克蘭的藝術史學者,烏克蘭為生存掙扎,現在不是探討藝術有何用的時候,只是他們能做的所有事,繪畫演奏表演等,都會在戰爭下「盡做」,或能讓人們在心靈上暫時擺脫戰爭的恐怖。

俄羅斯在2月24日入侵烏克蘭,東部城市戰火連天,俄軍亦多次嘗試進入首都基輔,全境已有過千平民死傷。不少烏克蘭人往西部城市逃跑,去到Mariana Levytska身處的城市利沃夫。Mariana是烏克蘭國家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藝術史部門的高級研究學者,她接受電郵訪問表示,自戰爭開始以來學術工作暫停,很多學生在當義工幫忙安頓避難者,不少藝廊及藝術機構已改造成協調中心或收容所,從她提供的圖片可見,地上的物資疊起來快要遮住牆上的現代藝術展覽海報。

Halyna Kohut是伊凡弗蘭柯利沃夫國立大學戲劇研究部門的副教授,她和Nazar Kozak一起接受視像訪問,Nazar與Mariana來自同一部門。Halyna表示劇場也成為了庇護所,因為空間比較大,可以收留更多的人。《路透社》報道,現時利沃夫約有20萬來自烏克蘭其他城市的避難者。Halyna亦哽咽說自己的兒子有幫忙分發食物等。

打仗時刻,藝術看似無用,只能「捱打」。烏克蘭的博物館在轟炸下,近日已努力遷移珍貴的畫作、文物;然而不少博物館開始撤走文物時,戰火已經蔓延到附近,無法運送文物離開博物館,只能移到地牢或附近,Nazar表示亦有本地居民救走了部分作品,能肯定的是不少作品已丟失。在較早時間,有報道指民間藝術家Maria Prymachenko的部分作品被燒毀,她的畫作色彩繽紛、平和,國際定位甚高,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曾定2019年為「Maria Prymachenko之年」。戰事愈趨緊張,UNESCO也多次因應烏克蘭文化遺產受襲發聲明。

用塑膠包裹保護雕像

在Mariana看來,俄軍是刻意瞄準烏克蘭文化遺產攻擊。她引述來自哈爾科夫(Kharkiv)的朋友說話,認為攻擊當地Freedom Square是要摧毁該城居民常到的心臟地帶,「是針對性的行為,不止是物理上的,也是道德上的侵略」。在利沃夫,Nazar和Mariana同樣提到人們正努力保護公共空間的雕像,用塑膠物料包裹起來保護它們。

人民是靈活的,藝術界的人在此刻聚集起來,善用自己的才能。本業是劇場研究的Halyna,特別提及表演藝術如何起到作用,藝術家不在音樂廳、大劇院中表演,而是走入人群之中。她以南部城市敖德薩(Odessa)為例子,而美國報章Brattleboro Reformer亦曾發布影片,可見身穿迷彩服的人在插上國旗的沙包前吹奏銅管樂器,似要激勵士氣。在利沃夫,據她所知人們把鋼琴設置在火車站,有人為在火車站久候的避難者演奏。

Halyna說︰「我不知道這能否平衡人們的傷痛,或者可分散心情,或者給人一點希望,或者是放鬆一點,或者……」專業的劇場演員也有可做的事,演員在排練時,常常會玩劇場遊戲,有專業演員便自發組織,與孩子玩遊戲,或者做些小型的表演,希望可安撫他們。Mariana說紡織藝術家Anna Popova收容所的藝術家,在布條上染上迷彩顏色,並設工作坊與避難者一起編織,Mariana認為能讓人們暫時擺脫戰爭的恐怖。

郵票化身文宣 向世界傳達信息

至於網上流傳的平面圖像,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戰爭當下難見大型創作,Halyna說︰「這絕對不是畫廊藝術(gallery art)的時間,但仍有非常多小型藝術創作誕生。」她舉的例子,是由烏克蘭郵政部門、官方主辦的郵票設計比賽,主題是「Russian warship go f***k yourself」,這句說話來自一段疑似是烏克蘭蛇島(Zmiinyi Island)死守士兵的錄音。比賽共收到500個投稿,而部分獲選作品放在facebook投票,最受歡迎的作品是一名軍人向海上戰艦舉起中指的圖像,簡單直接地表達人們的憤怒。這些郵票將會流通,郵政部門指郵票的信息將藉信件送到世界各地的人手上。

戰爭首星期,Mariana已觀察到大量海報湧現,修讀圖像設計的學生也加入創作。Victor Vynograd的作品World is praying for Ukraine,以烏克蘭國花向日葵砌成烏克蘭地圖,向日葵象徵和平,加上多國國旗,希望更多國家人民為烏克蘭祈禱。而哈爾科夫的藝術家Khrisanfova Dasha的畫作We are at home. Kharkiv,繪畫像樹一般互相交疊的密集線條,弧形部分盛載着多個小屋,作品雖然非常簡單,但Mariana認為反思了個人與城市,甚至人類命運的交集。

「這場戰爭並不是虛擬的」

Mariana分享得最多的是藝術家Mykhailo Skop創作的海報,認為他的作品能激勵人心。記者在社交媒體聯絡Mykhailo,他接受電郵訪問時指出,由他收到電話,得知炮彈轟炸烏克蘭後開始,便把人生分為戰爭「以前」和戰爭「以後」。當時他的手震抖了數小時,自此「我便一直在做我能做得好的事情,我創作藝術,並告訴世界上的人們這場可怕的戰爭」。

Ukraine Today是Mykhailo特別深刻的一張海報,是他根據照片創作而成,照片中是哈爾科夫被轟炸破壞的房間,他凝視了照片一段長時間並意識到自己希望告訴外國人,「這場戰爭並不是虛擬的」。從戰地的照片,人們只能看見房屋被炸爛的廢墟,但他希望受眾能夠想像到這些房屋都曾經住了人,「我決定描繪眼見的和眼不見的」,並畫出2月24日前普通人的日常。

在烏克蘭藝術界亦有很多更大型的行動。例如超過200名藝術家將發起慈善計劃,以NFT形式販賣海報籌款,並會直接存入官方的加密貨幣錢包。本星期「Artist Support Ukraine」行動亦正式設立網站,鼓勵所有藝術家創作支持烏克蘭的作品並加上「#ArtistsSupportUkraine」,或發送至網站電郵;鼓勵機構如畫廊、博物館、文化節等設立展覽角落,並張貼網站收集並可印刷的海報及圖像,Mykhailo的創作也在當中。Nazar呼籲文化機構能支持離開烏克蘭的藝術家,亦指出人們會對戰爭新聞感到疲倦,他相信戰事不會太快完結,此時世界各地的人要以藝術吸引更多人留意烏克蘭,「新聞是對人的思考說話,而藝術是對人的心說話」,透過各種比喻,「人們能從內在理解他人的創傷和苦難」。

目睹國家被摧殘,眾人情緒難免受牽動。Mariana認為藝術家的作品中「湧現創意,由靈感、恐懼、憎恨、愛和樂觀混合推動,讓人們創造出眾的圖像藝術」。她決定接下來研究烏克蘭的抗爭藝術並撰寫編年史。Halyna在視像訪問期間多次忍住不落淚,也表示不再覺得自己是藝術史學者,已經沒有繼續教學,與學生一起面對戰爭。Mykhailo則表示現在他希望藉創作呼籲國家在烏克蘭設禁飛區,並相信反戰圖像可令人「突破自己的勢利和舒適,了解人性與同理心」。

■Buy NFTs To Save Ukraine And Stop War

網址︰bit.ly/3KxVweQ

■Artists Support Ukraine

網址︰bit.ly/3MziZy5

■Mykhailo Skop Instagram

網址︰bit.ly/3CD84Pi

文:胡筱雯

編輯:蔡曉彤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戰爭 藝術 烏克蘭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