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曾經在投稿星期日生活時寫到,藏在不同香港人家中的錄影帶和舊物,加上持續地搜索和重述記憶的活動,加起來,就是一座沒有建築的、想像的、「散落的博物館」。
最近因為疫情,多留在家,花點時間整理舊物,始終捨不得拋棄儲起來的數百期星期日生活。對着它們,生起這樣的想法:報紙上總寫着當天印量,在若干年後,還有多少份還留在世上,被收藏起來,它們就盛載了讀者的感情、肉緊和偏執。
在它出版到1000期的日子,我奇想的是,還留在香港人家中的報紙,該有一定數量,是屬於星期日生活的老朋友的。雖然不可能有上帝視角,看到1000期過後,大家收藏了多少在世上,但藉這機會,公開邀請了一些讀者和朋友,展示一下他們的收藏。展示之餘,也邀他們講講特別記得的一期。
邀請大家一起想像,時日過去,星期日生活也有了一座「散落的博物館」,而這兒是它的一個小角落。
不論你是否有這樣的收藏,如果你曾讓星期日生活(實體也好、電子也好),在你的生活空間中停留過、曾讓文章或內容在你的記憶寄居,你也可幻想自己是這「散落的博物館」的一員。願這想像的博物館,館藏不斷壯大,生生不息。
1. Dennis
在星期日生活見到認識的人會特別上心,還記得影響至深的教授罕有上報談戲劇電影,以及曾經共事、每每衝鋒陷陣的攝影師談紀錄現場。在後者訪問刊出的那一期,自己的一張照片也見報了,算是小小的巧合。
2. 阿果
最喜歡有得玩。印象最深是2014年某期封面是連線遊戲,讀者如我一邊哼唱《光輝歲月》,一邊連起相應星星,畫成一個肖像。編輯寫道,這歌是為對終極價值的追求而唱,「明媚星光,好璀璨」。那陣時不知道,星期日生活會成為我與一些很久不見朋友的(可能唯一)共同讀物,感覺像在長夜裏,我們一同抬頭凝望星河。對了,那期封面還印有《明星》歌詞:「讓那柔柔光輝,為你解痛楚。」
3. 讀者K
最深刻是2019年6月30日那期。在2019年6月29和30日(及其前後)相繼有人在政治低氣壓下選擇結束生命。該期星期日生活有黃照達全版創作:無數人走在一起,題為「如果我仍能和你一起走下去」。我看到星期日生活和城市一同心跳,也盼望1000期之後仍能一起走下去。
4. 李駿碩
我印象最深刻是第857期,原因不解釋。
5. Adrian
黃照達的「如果我仍能和你一起走下去」。
6. Seb
今日再睇嗰句「我們一起走下去」同尚未填滿嘅小圈,覺得有種莫名嘅安慰,仲有好多人都係咁繼續緊,嗯,時勢事情係一點點咁變壞緊,咁點呀?日子總係要過,點樣去生活做選擇、點樣去填圈圈,始終有自己嘅堅持,無論幾微小都好,我哋就一齊行落去啦咁。
7. 阿Lam
有一期是升月第一人,記憶中是十分好看,最近期有花婆婆的版面,李香蘭的檢測排隊上山圖,Stella So的圖畫都喜愛。懷念的有安裕的文章等等。
8. 譚少為
最早期肯定是「安裕」先生有關六四的文章。
9. 黎嘉琪
我是星期日生活的忠實讀者。一年多前第一次在朋友介紹下開始閱讀,慢慢變成習慣。在這資訊爆發的年代,每個星期天放下疲勞轟炸,閱讀着一篇又一篇有心思的文章,總讓我能平靜一點。很喜歡黃照達的漫畫連載「那城」,以前每個星期天都很期待揭到那一頁,跟另一半分析漫畫中的寓意。上年3月28日是我最喜歡的一期。漫畫中的人不想被監控,最後種出大樹來擋住鏡頭,還掛起吊牀躺臥。我選擇了在這個時代留在香港,但願我也能有這樣的聰明及耐性,種出屬於我的大樹。
10. PH
太多,太多好文章啦,我比較鍾意家明同四維出世嘅影評。簡單來講,「留守時,不如閱讀」,黎佩芬語。
11. Flora Tsang
最深印象的,可能是多年前程展緯當藝術館保安員那期,探討藝術/藝術家的本質、社會責任等,但沒保留這期,印象模糊了。不過,樂見星期日明報一直有這份人文關懷及多元化,近日印象深刻的是#993清潔達人的專訪,一方面把兩位達人辛勞勤奮、不卑不亢寫得活現眼前;同時記下年輕社工的謙遜及用心,安排推動公民教育。此期介紹清潔姐姐、年輕社工及記者的敬業樂業,充滿正能量!謝謝您們。
12. 梁世韜
第989期……既可回顧(立場新聞的突然結束)與反思(野豬被捕殺,動物的公義何在),也可盼望(當然,「那陣時不知道」如今的光景),然後反觀自身(從〈返夜〉的圖文聯想到自己父親揸着夜更的士,和許多人一樣默默生活)和當下。重要的還是下一筆、或這一筆,要在年曆上填滿什麼顏色的圓。還是一直相信,一點、一圈被畫出來以後,總有一日會髹上該髹上的色彩。感謝星期日生活。
13. Ringo Poon
2017年12月31日,第780期,「陪你倒數」。
14. 陳嘉文
我以為我會揀一期是我寫某某訪問,但我竟然是想起有一期聖誕,因為版頂是我畫的!我記得我是在飛機上無聊,用手畫馬賽克feel的星期日生活五隻字。
最後只用了兩星期,編輯大人就換回正常設計。
15. 西涼人
(收藏在活頁冊)印象最深刻是某一期介紹九龍公園。作為一個都很喜歡在香港散步的我來說,疑惑為何它在鬧市中,我竟一直沒認真去逛過、欣賞過。後來有天我特意進了九龍公園散步。
16. Cherry Lam
不能說很深刻的印象,但真的差不多每星期都會買明報,為的是閱讀星期日生活,副刊。都維持了,可能有10年?
17. B-Boy
黃照達:如果我仍能和你一起走下去。
18. 古月
讀者發現餐廳「古月」收藏了一張。
19. B
印象最深刻是2014年佔領運動時何雪瑩寫的一篇「佔領區的空間政治」,描述當時示威者如何顛覆我們對於金鐘作為香港的政治和商業中心的認知。還記得本科時曾修讀一課「空間政治」,當時從來沒有想過香港可以將課堂上學到的實踐。星期日生活的作用正是如此。網上每天都充斥着大量零散資訊,星期日生活則彌補了這些資訊的不足,其文章往往提供對不同社會政治議題深度分析,讓讀者能夠好好思考。
20. 王木木
算是「星期日生活」的粉絲,但買報紙及儲起報道卻極度隨機。
最近在老家收拾時,竟發現一堆十年前的報刊,當中包括這份,忘了它被儲起的原因,但驚覺當年「好報」的反諷前衛,懷念媒體仍然百花齊放。
今時今日,這份「報道」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可「靜雞雞」表達。殊!
21. Sam
22. 黎佩芬
家中沒有儲下舊報紙,但牆上掛着幾張曾用作封面的原稿,其中一張最後沒用在封面,改放內頁,出自楊智恆的手筆,竟也有人一眼看出是Pina Bausch。
現在回看,草創期我們好粗放,反而背後的意念好深刻,其中個人最喜歡2005年5月29日的封面煲呔曾走馬燈,首先是攝記郭細心觀察和捕捉,再有本身是藝術家的攝記同事Vik開了一晚夜車把情景重現的燈做出來。此後煲呔續有多次機會上封面,他的是非功過現在和將來續有公論。
23. 黃宇軒
星期日生活完全塑造了我是誰。我最記得有兩期,都是2007年的,一是中大學生報「情色版事件」那次,星期日生活把學生報的問卷刊了在報紙封面。另一次是守衛皇后碼頭的抗爭者們,登上了封面的一期,裏面有馬嶽的文章,我還時時找來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