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炎夏為大地帶來汗水,但入秋卻不代表汗水煩惱終結,除了酷熱天氣下汗流浹背,有人緊張時標汗、睡眠時盜汗、身體不適時冒冷汗,甚至無緣無故出汗。流汗,雖是維持人體健康重要功能之一,但有些人汗量之大、汗味之濃,令自己和身邊人尷尬不已,甚至擔心健康出問題。
對付汗水,止汗劑最方便,但原來很多人揀錯用錯;衣服上的汗漬汗味,為何難以清除?今期〈生活自企画〉針對汗水煩惱——止汗、除臭、去汗漬,一次過KO!
流汗降溫:
汗水分兩種 成分大不同
當人處身高溫環境或做運動時,身體會排出汗液幫助散熱,以維持正常體溫。位於真皮層下的汗腺負責釋出汗液,分泌到皮膚表面。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指出,汗腺分為兩種:
小汗腺(又稱外分泌汗腺,eccrine glands)
分泌汗水幫助皮膚降溫。小汗腺佈滿全身,包括頭、頸、面、腋下等,當中以手掌和腳掌的數量最多;汗的成分以水為主,還有鹽分和各種礦物質
大汗腺(又稱頂漿腺,apocrine glands)
主要分佈在腋下,耳背、乳頭、生殖器官等亦有;汗的成分以蛋白質和胺基酸為主
焦急時冒汗 皆因荷爾蒙
高溫炎熱是最常見的流汗原因,但有時溫度不高、感覺不熱,卻仍汗流不止,甚至出現異常的流汗情况,到底為什麼呢?
1. 一緊張就流汗?
大家或許試過在考試、見工或上台表演前,明明不覺熱,但手心和腋下卻一直冒汗。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學術統籌主任(健康科學)潘宛芬解釋,當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或挑戰,感到焦急、緊張時,身體會分泌荷爾蒙如皮質醇,以鎮靜情緒,「荷爾蒙分泌時,會令身體出汗,位置通常集中在手心、腋下,因為汗腺分佈較多」。
2. 寒冷仍出汗?
如果身處陰涼地方,甚至冷氣房,沒有運動但仍然出汗,註冊中醫嚴耀堅表示,中醫稱之為自汗,「常見於氣虛、陽虛證。由於陽氣嚴重虧損,身體虛弱,不能有效控制汗液毛孔,令排泄汗液的毛孔未能緊密關閉,導致汗液過度排出體外」。如果時常自汗,且活動時出汗更嚴重的人,會有氣短氣促、倦怠懶言、極易感冒等徵狀。
3. 入睡後流汗?
盜汗是中醫病證名稱,指患者入睡後異常出汗,醒後汗泄即止。嚴耀堅解釋,古代中醫將汗液比喻為在夜裏鬼祟活動的盜賊,每當人入睡或即將入睡之時,就偷偷流出來。陰虛內熱證或氣陰兩虛證最為常見,因為睡眠時,循行於身體外層保衛之氣和陽氣(簡稱衛陽)不足,皮膚毛孔不夠緊密,虛熱蒸騰津液而外泄,致睡眠時汗出;醒來後,因體內氣血運行,衛陽恢復保護身體的功能,皮膚毛孔緊密,津液也不能外泄,所以醒後汗止。中醫認為,心悸病、失眠病、胃脹病等病症都有盜汗的症狀。
而在西醫角度,「汗腺活躍除了與基因有關,身體疾病亦可能導致汗水變多」,林嘉雯舉例指,常見與甲狀腺異常有關,患者或突然汗水增多。而若出汗情况僅在夜晚出現,可能與肺結核、HIV病毒感染、淋巴癌等有關。她提醒,如果留意到身體出汗習慣改變,最好向醫生求助。
4. 為何直冒冷汗?
潘宛芬表示,冒冷汗是自然機制,身體在發出信號表示「有唔妥」,如血糖過低、缺氧,甚至是疾病警號,提示身體需要補充能量、水分或休息。
「冷汗,指畏寒、肢冷而汗出。」嚴耀堅指,冒冷汗常伴有精神委靡、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等徵狀,多因先天陽虛體質或長期陽虛型,令保衛外層身體之氣不足,抵抗能力低下,因此腠理(皮膚與肌肉交接位置)疏鬆而出汗;亦有因受驚引起。
汗水「色香味」 黃綠色汗或肝有事
色:藍汗、綠汗、橙汗
「身體消化、分解食物,有用的營養素就會獲吸收,廢物則經由尿液、大便和汗水排出體外。」潘宛芬表示,汗水本應無色,如出現有顏色的汗,可能是吃了太多含豐富天然色素的食物所致,例如汗水呈橙黃色,可能是進食大量南瓜、紅蘿蔔等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林嘉雯則表示,西醫稱之為「色汗症」(chromhidrosis),除了由食物、重金屬、藥物等引起,亦可能是身體器官出現問題,「藍色汗水或攝入過量銅、銀等重金屬,黃綠色汗可能反映肝的問題,而白色則可能與腎有關」,但她強調情况並不常見。
香:香汗定臭汗?
汗味,是汗水引發的一大煩惱。其實汗水本應無氣味,林嘉雯說:「平時聞到濃烈體臭,與大汗腺分泌的蛋白質和胺基酸有關。它們是細菌的食物,當皮膚上的細菌分解這些成分時,就會產生濃烈氣味。」
味:汗水為何是鹹的?
潘宛芬指出,汗水有鹹味屬正常,因為汗水含電解質,包括鈣、鎂、鉀、鈉等礦物質離子,「鹹味正是來自鈉離子」。
文:張淑媚、李欣敏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CSA-Archive、i love photo.、michalPuchala、DragonImages、new look casting、buydeephoto@iStock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