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埋呢度先:Miss(咗)嘅香港 尋白樓裏的玫瑰園

文章日期:2023年02月26日

【明報專訊】報道刊出的這個周末,Eunice將帶2歲半的女兒上機與丈夫團聚。丈夫是德國人,嚮往荷蘭的單車文化,選了那裏作為一家三口定居的地方。Eunice臨離開前,見到「去埋呢度先」招參加者,「想試試這項貼心服務」,這天我們從她陌生的荃灣海濱出發,經過熱門的「鳥居」車路,一訪白樓裏快將消失的「玫瑰園」展覽,日落時到達深井,這一場散步結束時,她說最喜歡還是沿途一個意外發現。

簡介:神話《一千零一夜》裏,少女每晚講一個故事,令本來要殺人的國王聽得入迷,一天天回心轉意。《香港散步學》作者黃宇軒決定做盞神燈,每次約一位即將離開這座城市的香港人,了解其性情、喜好,設計一趟旅程,讓他/她遇上多年來錯過了的「正嘢」,做幾粒鐘朋友、情留香港半天,一路行住傾捨得捨不得,一路蒐集這裏叫人留戀的hidden gems。「我一直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到了這年代,不論是否別離,都似在跟香港進行一場漫長的告別。如果離開前,有許多地方想去埋先,一直去一直去,會否永不離開?」

日期:2023年2月21日

行程:荃灣海濱出發→沿青山公路汀九段看泳會建築→往「白樓」看展覽→到深井食燒鵝

遇上被「封印」的香港 /文˙ 黃宇軒(Sampson)

在網上分享第一次旅程後,陸續收到素未謀面的朋友傳來信息,說有興趣參與。Eunice說的話讓我非常好奇。首先是她移居的原因非常「城市」,因丈夫熱愛單車,香港滿足不到生活的要求;然後她又說,想看看自己「miss(咗)嘅香港」,這句子觸動了我,我要帶對方去的地方,到底該是錯過了的那個香港,還是會掛念的那個香港?

今次不如帶對方去我也一直錯過了的地方,去尋找一個似曾相識的香港。說的是在青山公路汀九段上,讓人好易錯過的「機場核心計劃展覽中心」,這官方名字正經八百,如果叫它「玫瑰園計劃時間囊」,就會吸引多了:這些年一直錯過,最先是聽藝術家林兆榮提起,內裏展示香港過渡期各項基建大計的藍圖,1990年代美學封存在一座有90餘年歷史的臨海古宅「白樓」。

知道之後一直放在priority list之首,但幾年來還是數次過門不入,到得知這座三級歷史建築將被「二度活化」,關於「玫瑰園計劃」的展覽館壽命開始倒數,焦急起來,月前終於一訪,展館「封印」起來的那個香港,確實非常有意思,而那內容又像在跟館外環境對話。在天台既會見到90年代所造就那基建香港的重要一景,亦見到一望無際的落日,吸引不少人特意在黃昏時分來到。

好想知道,看來跟我成長歷程有不少共通點的Eunice,對那段歷史有沒有感覺。決定邀請她到白樓一遊後,我也邀她從荃灣那邊出發,慢慢走完青山公路汀九段,才到達目的地,預好時間,到達時將近黃昏,就最圓滿了。青山公路汀九段的美景,吸引不少街坊沿路而跑,路上的泳屋和小灘,是常被錯過的有趣細節,而汀九橋下盤根錯節的路,則是我心目中香港首屈一指的奇景。一切加起來,這旅程該會是讓人懷念的。

想到這展館,總是想起游靜的香港文化評論集書名,《我從未應許你一個玫瑰園》,也想起香港史學者高馬可《香港簡史》中寫過渡期的一章,旅程結束後,我也想把其中一本書送給Eunice,作為「延伸禮物」。

………………………………………………

和香港來一場long D戀愛 /文˙ 曾曉玲

對在港島成長的Eunice來說,「去荃灣的次數,十隻手指數得晒」。我們從荃灣西站起步,沿海濱長廊一直走,到達海安路那節包覆着橙紅外框的行車路,在通過這個打卡景點前,她倒見到入口旁是海濱單車徑終點,拍下「留意單車」的警告牌。鑽進「鳥居」,看着清朗天氣下打進路面的一格格光影,她談着自己的人生歷程:18歲那時,她亦曾獨遊東京作成人禮,剛畢業時任多媒體設計師,後來申請到德國展開工作假期,並進修多媒體人類學,再回流香港工作。她與老公談過遠距離的戀愛,老公又曾隨她在港生活一陣子,終決定同往荷蘭展開新生活。

沿海濱漫步發掘新奇事

走到「鳥居」盡頭便漸離荃灣,進入汀角範圍,在這被認為是「香港最美的散步路線」,有好天氣加持,仍不斷找到新奇事。走在青山公路汀九段的行人路上,能一直保持在高處俯瞰大海的視野,未到海濤花園前,低頭一看,下方岸邊有一片長滿青苔的石陣,混着嫩青與鏽紅的顏色,組成謎樣秘景。

快到汀九橋下,我們被泳灘那連串的泳會建築吸引着,Eunice探頭看去,見到下面「南山游泳會」別出心裁設計的閘門,兩邊還有對聯,於是臨時加插行程,沿石級而下,看到這成立已半世紀的泳會,在這一小塊區域營造的樂土,面向大海的建築內掛滿書法詩詞,「那邊有永久揮春﹗」Eunice指指露天羽毛球場上掛着「新春大吉」的膠牌,又示意我們聽聽球場旁種植的竹林,發出被風吹動的「沙沙」聲。

從基建展館到國史教育中心

Google上從荃灣走到「機場核心計劃展覽中心」的路程是一小時,不過走走停停看看,兩小時後我們才來到展覽中心所在的「白樓」門口,感受另一種時光停頓的奇妙感覺。白樓建於1930年代初,原是律敦治的住宅,1995年由新機場工程統籌署改建成展覽中心,展示包括赤鱲角機場、青嶼幹線、西隧、西九填海計劃等的十大基建藍圖,Sampson說:「想像一下,開館當時這些工程許多仍是未建成或剛動工,就像(港英政府)離開前的一個承諾。」應許港人一個美好的「玫瑰園」,回歸之前,每項基建就如中英對弈棋盤上的棋子,轉眼快30年,館內一切卻如停留在特定時空,從「永不翻新」到直接消失,即將變成國史教育中心「悠悠館」,「這展覽的完全去政治化就最政治化,所以好睇,而它將變成別的展覽,官方卻未曾解釋為何這兒已沒有繼續運作的意義,亦是有趣」。

在白樓天台眺望大橋,Eunice事前不曾知曉這一頁1997年前後的基建前世今生,「就好像去西九,我們一般人都是去野餐,沒體會它是長遠發展計劃的其中一點,背後有如此歷史故事」。

「long D關係也許更好」

離開白樓繼續步往深井,在橋上拍Eunice日落中的背影,她問「會不會顯得很傷感呀?」談到去異地生活,她記得首次訪倫敦,「那時已不在香港一段時間,我覺得雙層巴士駛前的感覺咁熟悉嘅?會將很多事物與自己過往經驗比較,就會發現,其實香港咪一直都喺你度囉,喺你裏面囉」。她說將來可能每年都會回來,又有網絡通訊,「就好像同香港拍一場long D戀愛那樣,間唔時會見,又會成日關心佢」,並非生離死別。Sampson也形容不少移民的人是「在重整與這個城市的關係,多於告別」,她接話,「long D關係也許更好」,這天她最喜歡的部分是探索海邊泳會,「放進了那麼多人的心思,最organic」,並說今次去埋呢度先,預示「我有下一次」。最後我們來個老套結尾,一同去食碗燒鵝瀨(味道頗佳),竟又看到酒樓裏有彭定康來訪舊照,就像呼應這趟旅程的神秘印記。

註:機場核心計劃展覽中心現時開放時間為星期二至五早上10:00至下午5:00;星期六日、公眾假期至下午6:30。至於何時正式閉館,發展局回覆白樓活化工程將於明年第四季開展,「國史教育中心悠悠館」預計2026年開始營運,想去要趁早。

【我的‧私藏】

舊樓天台

住港島舊樓的Eunice,在她家天台能遠眺獅子山及九龍東,那是丈夫向她求婚的地方,不過不便推介人人闖進去,大家也可發掘與珍惜各種舊建築天台獨有的景觀。另外,她說「電車是港島人另一種散步方式」,出社會工作、成為人母後,Eunice許久沒有好好細看這個城市了,上一次可能是與中學同學晚上補習後「遊電車河」,其實不一定做學生或移民前才可空出時間去探索,平時都可為自己偷一刻閒情,到處去看?

{ 圖 } 黃宇軒、Eunice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