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哈卡】亡靈節觀摩「死亡藝術」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10日

【明報專訊】自動畫《玩轉極樂園》(Coco)上映後,吸引更多旅人親身到墨西哥體驗傳統節日亡靈節(Día de los Muertos)。剛過去的11月1及2日,我來到墨西哥南部城市瓦哈卡(Oaxaca)過亡靈節,並觀摩當地獨特的「死亡藝術」。

亡靈節源於墨西哥古文明阿茲特克,傳說有死亡女神掌控來世,善待亡者才會保佑來年豐收。後來墨西哥被西班牙殖民,亡靈節因而結合原住民祭祀與天主教紀念聖人的儀式,在11月1及2日慶祝。墨西哥人相信,死亡只是生命周期其中一環,因此不介意用骷髏頭開死亡的玩笑,亦不忌諱談及死亡。

瓦哈卡的節日氣氛濃厚,五顏六色的剪紙滿城飄揚,大型骷髏公仔創意滿分,加上盛裝打扮的遊人,整座城市如同一個大型藝術盛會。

七彩祭壇喜迎亡魂

市中心有一個祭壇展覽,展出瓦哈卡不同原住民族群的祭壇。亡靈節是召喚亡者共聚的日子,而祭壇(altar)就是為了引領他們回家,是亡靈節重要的傳統。每個祭壇獨一無二,但有某些物件和元素必在其中,各有象徵意義,也蘊含墨西哥人對死亡的看法。

場內的祭壇多有3層高,放置琳琅滿目的祭品,大開眼界。萬壽菊擔當指引亡者回家的角色,而佈滿萬壽菊的拱門則是出入死亡世界的大門。祭壇備有食品和水,因為亡者要走很遠的路回來,一到埗就要大吃大喝補足體力。當中不乏傳統食物,例如墨西哥粽(tamal)、墨西哥卷餅(tortilla)與醬汁莫利(mole)。另外必備「死人麵包」(pan de muerto),是一種蛋黃製成的麵包,並包含由糖做成的人臉公仔,代表靈魂。祭壇常見的元素還有香,用於潔淨環境,並透過煙的氣味吸引靈魂;蠟燭和彩色剪紙,用作引領亡者方向;以及糖做的彩色骷髏頭,象徵每個人的終點都是死亡,縱使無可避免,但卻是生命的開始,因此不必悲傷。

瓦哈卡州(Estado de Oaxaca)的原住民人口在全國排行第二,近半人口均是原住民,來自16個族群。參觀不同祭壇,順道了解墨西哥地域與原住民文化,例如在瓦哈卡鄰近太平洋的沿海地區天氣炎熱,在該地的祭壇可以找到椰子、木瓜、香蕉等熱帶水果。

木屑地氈盡顯幽默

主要大街Calle Macedonio Alcalá展出更多「死亡藝術」,鋪滿大型骷髏畫作,呈現墨西哥人對死亡的幽默想像:骷髏頭浸溫泉、在花園舒展骨骼、穿著華麗禮服結婚……極樂世界一樣多姿多采。這些大型畫作名為木屑地氈(tapetes de aserrín),源自歐洲,後來經西班牙殖民者傳入美洲,現時盛行於墨西哥和中美洲的聖周(holy week)遊行,並延伸到亡靈節慶祝活動。製作木屑地氈,需先清潔木屑,再浸泡在天然染料,然後晾乾。完成地氈後,需輕輕噴水,以固定木屑並防止褪色。亡靈節的木屑地氈,還會加上萬壽菊花瓣、粟米、鹽和蠟燭等製作。

在墨西哥過亡靈節,除了與當地人一同慶祝死亡,更是一場藝術盛會,從色彩中顛覆對死亡的想像。

文:洪慧冰--獨立旅遊記者,現旅居拉丁美洲

設計:賴雋旼

編輯:何詩韻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