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廊連結線上線下優勢 面對面 聚合完整藝術空間

文章日期:2024年03月29日

【明報專訊】早年不少收藏設計廊或設計師,均開設網店作為建立品牌的起步點,減低營運成本,但疫情過後反而主攻線下發展。為此現象定調的一大例子是潮流資訊網站Highsnobiety,隨着網站的成功,乘勢在柏林開設實體旗艦店。而剛於比利時布魯塞爾Vanderborght舉行的設計收藏展COLLECTIBLE的參展單位中,亦有不少開設實體店的設計廊,貫通線上線下體驗。

由分別來自法國和荷蘭的藝術設計顧問Clélie Debehault及Liv Vaisberg於2017年創立的COLLECTIBLE,該能反映收藏設計品巿場的熾烈現况,除了將於今年9月開拓紐約版本外,亦於布魯塞爾藝廊街Rue Saint-Georges開設區內首家設計廊,作為COLLECTIBLE的常設陳列室。主理設計廊的Clélie Debehault說:「我兩年前在疫情期間,購入這個布魯塞爾典型bel étage樓房內的地庫空間,位於布魯塞爾畫廊區,比利時最大的當代藝術畫廊Xavier Hufkens亦位於其中。為善用地利,於是有了成立永久展示當代收藏設計空間的念頭。」

建立設計師、收藏家聚腳地

可靈活用作辦公室及舉行不定期展覽的地庫備有廚房,於是Clélie便決定以Tablescapes為主題作開幕展,展示Aleksandra Zawistowska、Dirk Duif等25名設計師以飲食體驗設計為本的作品。她亦希望空間能成為設計師、收藏家、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的聚腳地,舉辦不同活動。Clélie續道:「我本身熱愛食物設計,加上場地的規模,這成為最貼合的主題,日後亦會以展示小型設計品為主。現代收藏設計品本屬一個較小眾、年輕的巿場,而最能推動巿場的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實質交流。當然,線上行銷確實有助銷售、溝通和提高知名度,但一如COLLECTIBLE的參展單位,大家需要真人解釋、談論、展示眼前的作品,建立新的聯繫和合作等。這是件人性化的事情而非純粹買賣。參加展會是其中一個方法,但要長年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便需要一個固定空間作實質會面。」

另一個開設實體店的設計廊,是簡稱OWN的Objects With Narratives,於2022年由Robbe Vandewyngaerde、Nik Vandewyngaerde和Oskar Eryatmaz成立,以網店加參展為營運模式。今年則嘗試三軌並行,在布魯塞爾Sablon區成立The Grand Sablon 40陳列室,成為OWN在Brugge工作室以外的另一據點。主理設計廊財務的Oskar解釋開店因由:「建立網店的門檻成本較低,對年輕設計廊而言易於開始,更能在線上展示整個作品目錄及旗下設計師,敘述設計廊特質。下一步便是參與展會建立人脈,能更易跟進網上的發展,展示更多作品。我們之前結合了兩者,但也發現到我們的成長速度相當快,亦看到這種模式的限制,因為不少收藏家想看到現實中的作品。當然我們可以展示圖片,甚至發送樣品,再以線上交流,打電話和發電郵等方式跟進,但有一定限制。因此,合乎邏輯的下一步便是擁有固定空間展示作品。」

「容易理解當中質感及體感」

3名合伙創辦人各自旅居瑞士日內瓦、土耳其、葡萄牙等地,故網店貼合了他們創業時期所需。布魯塞爾除了是他們的現居城巿,亦是他們旅居地的中間點,故決定在此成立陳列室。「我們有想過倫敦,但成本太高。我們了解布魯塞爾的人和事,這裏也有設計展會,對於巴黎或倫敦的收藏家來說交通亦便利。這裏雖然也有不少競爭,但屬良性競爭,意味着這裏有一個好的巿場,這裏的設計廊亦各具特色。」陳列室佔地約2000平方米,分3層。除了地下古典風格的The Ballroom及The Director's Office外,亦有多個全白展區,讓他們能靈活策展,解決展示大型作品的難題。

Oskar表示:「疫情是一個觸發點,讓人理解到現實接觸的好處,觀賞或觸摸作品的親身體驗,比網上更具說服力。例如買一張櫈,那是玻璃纖維製的,還是陶瓷製的?親身接觸便能容易理解當中質感及體感,線上根本無法取代。大型作品及裝置的實體銷售比網上有更好成績;而小型作品因為容易理解,較適合網店,我們的網店也會照常運作。如果沒有網上曝光其實很難生存,甚或不知道你的存在。『二合一』的好處是能讓人能按圖索驥到訪實體店。展會的功能較像前導廣告,引人想看更多,刺激大家情緒反應。所以集合網店、展會及實體店,才是一個完整的體驗,讓我們能可持續發展。」

文:Dawn Hung

mr.misterdawn@gmail.com

編輯:朱建勳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收藏]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