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來為迎接4月垃圾膠袋徵費而開展的專版「打開垃圾」,多個星期以來在垃圾堆中探頭,尋找本地減廢及提高回收率的突圍之道;今期衝出香港,去看看局長官員口中的模範生——首爾,記者朱令筠更有機會訪問首爾副市長,了解這個城市在都市固體廢物處理上的成功之道,又去看了當地獨步亞洲的升級改造設施。
近年已很少再聽說亞洲四小龍,上世紀60年代,韓國和香港同為亞洲4個高速成長的經濟體之一,同樣在金融風暴中大受打擊,經濟表現或其他暫且不說,單就廢物處理方面,韓國就大大超前香港。韓劇裏的首爾是光鮮亮麗的,聽記者講述行程趣談時,最深印象是與來自東南亞其他國家的記者同行,經常因拿着垃圾在街上找不到垃圾桶而失措,當香港人為街道上的垃圾桶投入口縮小而大發牢騷時,首爾人早已好好跨過了這一段:掉垃圾好麻煩但麻煩逼人諗過度過漸漸就做到源頭減廢。當地已明確訂立塑膠回收及零堆填的目標,並正向目標邁進,當然是不無困難的,尤其如何在現有的水平再做更多再往上衝(韓國自1995年初實施垃圾收費),但足以讓香港借鑑和嚮往,看看白兔與黑豬的距離。
《九龍城寨之圍城》去周仍然火熱,今周有影評人朗天從香港影史中檢閱,比對「圍城」意象的創新之處。今日母親節,睇戲食飯慶祝之餘,不妨一讀外籍傭工的作品,當中不乏母親的思念。祝母親節快樂。
(本網刊出的文章及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