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到了秋天,各大長跑遠足賽事開始接受報名,因此不難發現,最近街上及運動場上逐漸多了練習跑步的人。在練跑過程中,不少人曾經歷兩邊小腿內側痛楚,但當練習完畢休息過後,痛楚便告消失。由於痛楚持續時間不長,所以經常被忽略,然而如沒有得到適當治療,卻可能引致嚴重後果,甚至需要告別跑手生涯。
迷信「幸運跑鞋」愈練愈傷
這類在跑步時出現的小腿內側疼痛,最常見是由脛骨內側應力綜合徵(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又稱medial shin splint)引起,是脛骨(即小腿骨)附近軟組織,例如肌肉、腱鞘等在練習期間拉傷或發炎而引起疼痛。當訓練量加大或剛重啟跑步訓練時,小腿肌肉過勞或不勝負荷,便容易出現這種情况;另一常見原因是某些跑手迷信「幸運跑鞋」,經常穿著某對曾經跑出好成績的跑鞋來練習。然而該跑鞋因久經磨損,已經失去對足弓的承托力,未能夠好好保護足部,增加小腿肌肉勞損受傷的風險。
儘管脛骨內側應力綜合徵所造成的痛楚,可藉着休息紓緩,但它亦是一個警號,說明運動量已超過小腿肌肉所能承受。這些持續壓力會產生應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脛骨首先會出現微細的裂痕,日積月累下逐漸發展成小腿骨折,嚴重影響活動能力。
故此,當出現脛骨內側應力綜合徵時,除了要適當調節跑步訓練的強度及時間外,也要加強小腿及整體下肢的肌肉訓練,讓雙足肌肉及其他軟組織配備良好,才再追求距離及速度上的進步。此外,專業跑鞋大概只能應付800公里跑程,之後便要換上新一對適合的跑鞋練習。
跑步中途痛+痹 或需開刀
小腿內側痛楚,除可能是脛骨內側應力綜合徵所致,也可能跟間隔區綜合徵(compartment syndrome)有關。在跑步或做其他下肢運動期間,肌肉會脹大,令筋膜空間縮小或變窄,壓迫神經及血管,除了帶來痛楚,也會伴隨麻痹感。然而,間隔區綜合徵的治療方法並不如脛骨內側應力綜合徵般,透過休息及服用止痛藥便能夠處理,而是需動手術解決,否則有可能引致肌肉壞死。因此,跑步時腳痛,即使休息後痛楚消失,也不能掉以輕心。
文:薛詠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痛「正」能量計劃總監、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運動痛症頻道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