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房屋局為解決劣質劏房,提出「簡樸房」制度,正諮詢公眾。不少港人住過劏房,記者座位前後左右的同事,最少有兩個在劏房裏生活;政府估算全港有22萬「劏房」住戶,指劏房有一定市場需求,亦有劣質單位充斥市面。深信劏房不人道的著名建築師紀達夫(Keith Griffiths)認為行出第一步總是好,但住過劏房的本土研究社研究員,嫌「簡樸房」這新名字太好聽,政策恐有反效果。
【制度回顧】
擬設8類要求
訂立「劏房」最低標準
特首在今年《施政報告》宣布立法制訂住宅樓宇分間單位(俗稱「劏房」)的出租制度,並稱通過標準的劏房為「簡樸房」。「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委託顧問公司「政策二十一」抽樣調查各區2400個劏房住戶,收集背景、居住環境和經濟狀况等數據。房屋局日前公布簡樸房制度諮詢文件,邀請公眾即日至2025年2月10日或之前提出意見。
劏房在千禧年代後期成為基層住屋主流選項之一,取代上世紀籠屋和寮屋等選項。由於劏房業主能透過分間單位出租的方式賺取更高收入,所以他們有很大經濟誘因經營這類租賃。諮詢文件指出,市面有相當數目劏房居住空間細小、衞生環境差劣,更有消防、結構安全隱患,生活環境十分惡劣。月前垃圾徵費暫緩前,不少人也最關心劏房戶將如何配合該措施。
簡樸房制度將為劏房居住環境訂立最低標準,政府參考各地做法後,擬設8類要求,如樓面面積、高度和消防等。
細則要求包括:合資格劏房內部樓面面積最少要有8平方米;居住空間淨高度由樓面量度至天花板最少要有2.3米等;除單梯樓宇外,單位需可通往不少於兩條出口樓梯;若單位居住空間或廚房(如有)未達現時法例的通風及照明要求,須分別設至少一扇可開啟、面向街道或通道巷、庭院、半圍封天井等方向的窗戶,設人工照明系統及每小時換室外空氣不少於5次的機械通風設施;若單位內廁所未達現時法例就通風及照明的要求,也須設相應照明和換氣設施;單位內應設有獨立廁所等。
政府估計僅有三成的現存劏房,要進行較大規模改建以滿足簡樸房標準,而餘下約七成的單位則只需較簡單執修。若立法過程順利,政府計劃最快由2025年第四季度開始為現存劏房登記,為期12或至18個月,同步接受認證為「簡樸房」的申請。登記期後,或再有12或至24個月的寬限期,讓業主和住戶商討租賃安排,及改建劏房以符合標準;而通過認證、合法出租「簡樸房」的業主需每5年提交專業人士核證報告,政府亦會抽樣審核。
【前住戶說】
「簡樸」簡化問題
廚房關鍵卻無要求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陳劍青在求學時期住過劏房和其他不適切居所。「天花板漏水,滲黃色的水滴下來。」他求助業主無效,自行到樓上單位交涉,又發覺滲水問題橫跨三層樓,從上兩層單位滲下來,苦無解決方案。他也有朋友遇過劣質劏房,每次鄰居用水,貫穿數間劏房的水管都會大力震動。「這些問題真的要你住過才會感受得到」,他說簡樸房制度未能涵蓋許多老大難問題。
「我們現在是在討論一個not even minimum(連基本都不及)的標準,好似這樣做完,就解決了基本居住問題」,陳劍青嘆。與團隊關注土地議題多年,他頗討厭「簡樸房」這三個字,因為過去十年,香港不同持份者曾就不適切居所的問題討論,把仍不適切的劏房稱作「簡樸」,是將問題輕描淡寫。
諮詢文件指出,8平方米的樓面面積,基本上可提供空間設置單人牀或碌架牀、獨立廁所、通風窗戶和基本起居空間等。陳劍青就認為,文件沒把設置廚房列為標準,是「露出馬腳」。「其實劏房戶最需要廚房來節省日常生活成本,現在容許簡樸房沒廚房,因為考慮劏房面積細小……但又規定廁所外要有多個供水點和水盆,『避免住戶使用廁所準備食物/清洗餐具』,即是說你知道住戶需要煮食啦?」他形容在沒有恰當的廚房抽氣系統下,只需煎一條魚,整間劏房馬上瀰漫油煙。
【安置措施】
過渡單位需求大
鼓勵入住簡約公屋「住好啲」
簡樸房制度給陳劍青的感覺,是從處理城市潔淨的角度出發,即不想繼續被部分劏房影響市容,而沒有代入劏房戶處境。記者問,文件是否毫無可取之處?他則回應,政府在文件中平衡了解決劏房問題的需要和實際施政的能力,值得稱讚,「但解決劏房問題不應該是靜態的,現在走了一小步,好似就告別劏房,可不可以有個roadmap,未來再思考走多幾步?」
另邊廂,簡樸房制度也可能造成負面影響。本土研究社研究員梁日恆說,每個劏房戶都有各自經濟考慮或個人需要,才住在此般居所;他就曾因家庭居住需要,搬到約10平方米的劏房住。要評論政策,還要看政府將如何處理安置劏房戶。
陳劍青過往曾跟進新界東北村民安置問題,涉及為數千人,已不算少,但比起將受較大規模改建,以滿足簡樸房標準的劏房戶數目(按政府估算為6萬6千人),是小巫見大巫。政府稱,會透過社工隊協助有需要的劏房戶在私人市場尋找其他租盤,亦會靈活調配其他房屋資源,如過渡性房屋、中轉房屋、臨時收容中心等,為有需要的住戶暫時提供安身之所。不過,雖然政府在諮詢文件中提出未來5年將有約3萬個「簡約公屋」和約2萬1千個過渡性房屋單位落成,其實兩個數字與2022年的時沒有差別,因此這些措施能否充分滿足等候改建的劏房戶需求,仍然存疑。
此外,政府指即使受簡樸房制度影響的「劏房」戶正輪候公屋,亦不會因而獲提早編配公屋單位;文件引述部分持份者說法,例如優先分配公屋的做法不公,甚至鼓勵人遷入劣質劏房以得安置。就此,梁日恆認為不公平的擔憂,可以有折衷方案——設立凍結機制,規定只有在某日期前住在劣質劏房的住戶,才能獲優先編配公屋;又可以加分項形式,納入公屋輪候計分制,以整體分數考慮。陳劍青補充,很難想像有很多人願意為獲優先編配公屋,住在惡劣環境,切實安置這些社經地位不高的市民,才是負責任的配套措施。
記者就實施簡樸房制度後,政府未來會否有更進一步措施,規管劣質劏房單位查詢房屋局。局方回覆稱沒有計劃在簡樸房制度實施後,短時間內更新劏房居住環境的最低標準。局方鼓勵合資格的住戶考慮申請即將落成入伙的簡約公屋,或者現已投入服務的過渡性房屋,強調搬到簡約公屋或過渡性房屋「住大啲」「住好啲」,租金更便宜。以明年第一季入伙的元朗攸壆路簡約公屋項目為例,一二人單位約14平方米,月租不過880元,亦有交通配套和生活支援。
【各界討論】
市場自行調節租金
籲跟進被逼遷劏房戶
不少立法會議員關注「劏房」的租金水平。諮詢文件引述有議員稱簡樸房制度會令租金水平增加,但亦指出不傾向設立「起始租金(即租金上限)」。顧問公司調查顯示,超過55%劏房住戶月租介乎4000元至5999元,中位數為5000元。翻查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過去一年全港劏房平均呎租颷升,今年年中已達40.5元,比紅山半島豪宅的32元還要高。雖然《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為續租租金增幅封頂,但在沒有起始租金的情况下,業主在與新租客簽租約時租金不受限制。
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林家輝說歡迎簡樸房制度,表示政府在今年初已諮詢業界,他也在早前與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會面時建議有條件放寬部分簡樸房可面向光井,早前何永賢已透露會考慮。他不擔心簡樸房制度令劏房租金飆升,因「太貴人們便不會租」,市場會自然調節。據他了解,同業多數在觀望政策推進,未有共識會以何種價錢提供簡樸房認證服務,建議市民目前可參考驗窗和驗樓的價位;改建價錢則難一概而論。他憶述早前業界與何永賢會面時,也提出擔憂安置措施不足夠,對方表示「好有信心」。
社區組織協會早前新聞稿表示,簡樸房制度單單定立樓面面積要求,而沒有人均面積要求,難保單位是適切居所。而對政府仍未有政策消滅居住環境更差的「牀位公寓」,協會認為於理不合。協會建議政府及早跟進目前已出現,因業主或二房東退場,造成劏房戶被逼迫遷的問題,並認為將不合規劏房「清零」,必須要在保障基層住屋權原則下有序進行。
建築事務所Aedas創始人及主席紀達夫,早前在「設計營商周」(BODW)就高密度城市規劃演講後,接受記者訪問,笑稱有「簡樸房」總比沒有好,「不應該允許人們建造這些袖珍的房屋單位」。「就促進人道住屋,我們的規管不足」,但在簡樸房制度外,劣質劏房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才能讓它們適合居住。紀達夫是高密度城市規劃的推廣者,認為高密度本身不是壞事,只是香港過去發展已失衡。
政府提出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計劃,希望提高房屋供應量,紀達夫指兩個計劃都太遙遠了,幾十年後才能建好的住宅,無法解決現今迫切需要。眼見一些同事已經30多歲,仍因無法負擔置業,未能結婚,他質疑政府是否真的不能下定決心,把新界現在為廢車回收場甚至被荒廢的棕地收回建屋,讓不適切居住狀况絕迹:「去填海吧!……但我們真的不能團結起來,收回2%或3%土地?不是吧?」
「簡樸房」諮詢文件和提出意見途徑:bit.ly/3VEnB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