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共學:模糊的澳洲料理

文章日期:2025年01月05日

【明報專訊】上個月研究難以定義的加拿大料理時,忽然想到在地球的另一端,同為英聯邦國家的澳洲,它的料理是怎樣的?我腦袋只有一講就令很多人擺出厭惡表情的Vegemite抹醬,以及受人愛戴的Tim Tam朱古力。但這些都是品牌商品呀,料理呢?我努力回想在澳洲的時光,最常吃的,是近似美式意大利菜的意大利麵、越南湯河、港式小菜和咖啡廳的餐食。我問住澳洲的朋友,她說,澳洲料理不就只有BBQ和啤酒嘛;也有朋友說,現代澳洲料理就是包羅萬有的西餐囉。如果加拿大料理像學校那位存在感很低,其實很友善平和又可愛的同學,澳洲料理就「坐」在加拿大料理的另一角,衣著隨意卻舉止得體,但大家總是無法記得他的樣子。

南方大陸

在大航海時代(15-17世紀)被歐洲人稱為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澳洲,是地球上最矮、最平坦和最古老的陸地板塊,只有約6%的地區海拔超過600米。澳洲是世界第二乾旱的大陸(第一為南極洲),大約80%地區年降雨量少於600毫米(香港每年平均降雨量約2400毫米),地質相對穩定,沒有新岩層頻繁形成後的持續風化,養分被冲刷或吹散後未能得到補充,使澳洲擁有貧瘠土壤。英國人探索澳洲時,無視原住民的存在,認為那裏是無人之地便佔為己用。智人(Homo sapiens)早在4萬多年前由現今越南、馬來半島和峇里島一帶抵達澳洲。澳洲廣闊而平坦的草原,在19世紀被蘇格蘭探險家Thomas Mitchell發現是人為的。第一批原住民抵澳洲後,就以放火的方式塑造環境、改變土壤、操控植物生長和輔助捕獵。原住民的飲食豐富,除了採集和捕獵叢林食物(bush food),沿岸的海產也是主要食物來源。

衛星監獄

在英國於澳洲建立定居點之前,葡萄牙和荷蘭分別在16和17世紀勘察澳洲,但由於距離歐洲太遙遠,葡萄牙和荷蘭都沒有殖民澳洲。1768至1779年間,英國探險家兼海軍軍官James Cook 3次勘察澳洲。同時18世紀出現工業革命,英國急速都市化,經濟和社會的劇烈變化衍生出犯罪階層(criminal class),立法者希望將囚犯流放海外,眼不見為乾淨。美國殖民地本是首選,但美國在1783年獨立戰爭中獲勝,拒絕接收英國囚犯。英國監獄爆滿,於是議會在1787年決定把囚犯丟到更遙遠的地方——澳洲。1788年1月,海軍軍官Arthur Phillip率領船員和其家眷、僕人,共11艘船隻,載着1000多人(其中包括6艘囚犯船)歷時250多天抵達新南威爾斯(New South Wales)的植物學灣(Botany Bay)。Phillip抵達後發現,所有聽聞的消息,甚至Cook在航海日誌中的記錄,全都是錯的。他原以為看到的深厚黑土、毋須整理就能種植的草原並不存在,也沒有充足的建築石材和避風港,於是起錨北駛,在悉尼灣(Sydney Cove)定居。

最初的移民未帶有犁具或耕作動物,所有耕作方式都依賴簡單的鋤具,帶去的種子都不適應澳洲的氣候和土壤,他們也不懂當地植物。蜥蜴、鱷魚、蛇、青蛙、袋鼠等都是他們不適應的肉食來源,除了海產,只能依靠隨船到達的食物為生,而前往最近的補給點開普頓(Cape Town),最快也需3個月才能到達。生活艱苦,烹煮方法都很簡單,大多一品鍋(one-pot-stew)或以營火(camp fire)煮食。囚犯為殖民地開荒,建立了一定的基礎。

人人有肉食

澳洲的廣闊平原非常適合畜牧業。在英國,烤牛肉通常只有富裕階層才能經常享用;工人階級只有節慶時,由當地領主提供一隻牛來舉辦社區燒烤,才能吃到牛肉;中產階級則可能每周享用一次。在澳洲,移民對牛肉的需求非常強烈,促使了大規模牛肉產業的發展。

養綿羊最初主要是為了提供羊毛,但隨着羊群數量增加,羊肉(mutton)也成為供應充足的肉類。羊毛的生產為殖民地帶來財富,這不僅增強了政治與社會影響力,也賦予殖民者一種能展示地位的生活方式。他們渴望英國上層階級(upper class)的生活模式。英國上層階級雖擁有豐富財富,但真正賦予他們地位的是血統,進入上層階級的資格無法用金錢購買。相比之下,澳洲缺乏基於血統的精英階層,因此財富成了在社會階梯向上爬的手段。澳洲殖民地有大量土地被認為是「無主之地」(terra nullius),擁有小量資本的機會主義者,受過良好教育但身無分文的英國貴族之子,以及雄心勃勃的中產階級,容易透過農業利潤致富。

在歐洲,蔬菜長期以來與農民飲食和貧困緊密相連,肉類是高端食物之一。澳洲擁有大量廉價羊肉和牛肉,連工人階級也能一天吃三餐肉(這是在英國不可能發生的事),但肉類仍帶有光環;加上降雨不足,當時蔬菜選擇非常有限,價格隨季節和氣候波動,有時比肉類更貴,因此選擇肉類是理所當然的事。直到20世紀初,隨着灌溉系統的發展,蔬菜的選擇和產量才得以豐富。

待綻放的融合料理

1850年代的淘金熱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大量湧入澳洲,儘管到1860年代熱潮逐漸減緩,但淘金熱帶來的持續繁榮仍使英國移民不斷湧入,其中包括從事農業、採礦、服務業和貿易的各階層人士。將罪犯送往如此繁榮的地方已不再被視為懲罰,流放制度也因此結束。澳洲的飲食文化深受英國殖民影響,以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料理為基礎。繁榮令餐飲業迅速發起,英國上層階級崇尚法國料理,而殖民地也喜愛追求法國料理帶來的優越感。移民引入多元的飲食文化,慢慢融入英式料理。二戰後,澳洲接收大量中歐難民,後來又與荷蘭、意大利、德國、希臘等國簽訂移民協議,其中意大利人為戰後最大的移民群體。後期來自南亞和亞洲的移民,把多樣的亞洲風味帶到澳洲餐桌。澳洲除了豐富的羊肉和牛肉,還有優良的乳製品、水果、葡萄酒,以及各種海產,都是舊世界常見的食物。不同於美洲食材,如可可、辣椒、番茄、粟米、薯仔等,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飲食,澳洲食材卻從未被廣泛認可。然而,近20年,原住民獨特的叢林食物,如叢林番茄(Bush tomato)、澳洲櫻桃(Lilli pilly)、澳洲番杏(Quandong)和沙漠青檸(Desert lime),逐漸被融入到澳洲主流餐飲,無論廚師還是食客都開始關注原住民的飲食智慧。澳洲料理似乎仍有待進一步發展。

悉尼的早餐

早期澳洲殖民在悉尼溪流的東邊,播下了第一批粟米,而那片土地如今是悉尼植物園的位置。悉尼是我充滿美好回憶的地方。那時候每到悉尼出勤,必找我的好朋友。二人朝早一起牀就去魚市場,每人拿幾十塊澳紙亂買海鮮吃到飽,然後撐着肚子遛達到公園,在陽光下躺在草地上聊天,再走到Black Star Pastry吃蛋糕,等到表哥下班,三人一起去市中心吃海南雞飯,晚飯後丟下表哥,回酒店聊天聊到睡着。我辭職,她結婚生子後,我們再無法這樣「拍拖」了。我們最喜歡發掘Surry Hills一帶咖啡店的早餐,Bills經典的corn fritter是我們最愛的早餐,每次提起必眉開眼笑。最近我跟她說,原來已故主廚Bill Granger的書中有寫corn fritter食譜,我想吃一口我和她的回憶。Granger的corn fritter偏甜,我按自己的口味調整食譜,並加入芝士,而且把部分麵粉換成番薯粉,增加酥脆的口感。不必油炸,半煎炸即可。

Corn fritter。食譜

【食材】(2人份,4塊)

粉漿

‧低筋麵粉……50克

‧番薯粉……10克

‧紅椒粉……1克

‧黑胡椒粉……1克

‧海鹽……2克

‧泡打粉……3克

‧雞蛋……50克(1隻)

‧牛奶……50克

餡料

‧粟米粒……160克(約1條粟米)

‧葱和芫荽……15克(切碎)

‧碎芝士……10克

‧無鹽蒜粉……1克

‧葵花籽油……100毫升

【做法】

1.粉漿的所有乾性材料混合,加入雞蛋和牛奶拌勻

2.將餡料的材料混合

3.把油倒入平底鍋,以中火預熱。油熱後,馬上把粉漿倒入餡料中拌勻,粉漿分量剛好包裹所有粟米,再舀到鍋中,兩面煎至金黃,完成

文、圖˙ 林女

{ 美術 } 朱勁培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