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農曆新年時,同住的阿妹向公司請假回港一周。去年秋天我已回過一次,所以今年新年,看着香港的朋友食蘿蔔糕食盆菜、打牌、拜年,我就選擇一條友在東京趕展覽作品。阿妹回港前東京剛好上了《九龍城寨之圍城》,我們一起去看,買了日本限定周邊叉燒飯T恤。聽到「醃豬不外乎嗰幾味嘅啫,豆瓣醬、叉燒醬、柱侯醬、磨豉醬、南乳、海鮮醬、芝麻醬、老抽、玫瑰露、鹽、糖,配料就更簡單啦,一殼兩個三個一嚿,三個兩個三殼一殼七殼」,很香港的急口令對白,整整兩小時打到飛起,個心爽晒,我才發覺自己對香港「好餓」。
之前寫過居於橫濱的香港藝術家前輩John Ho(詳見2024年12月13日副刊《開眼》「大都會文藝誌」東京專欄),我們將一起參與2月中開始的貓作品聯展(註)。阿妹回港期間有幾天我要幫朋友看貓,因地點比較接近市中心,本身想約John Ho一齊食飯圍吓爐。我們聊天時常常提及,在日本很容易變成獨處的狀况;我跟阿妹同住,放工回到家裏,總能用自己的語言聊天,我經常為此感恩。獨居的John Ho每天睡醒就畫畫,他作品最重要的命題是愛;但畫家都係人,也渴望能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愛。沒接觸人,怎能感受?
剛大學畢業時,我在福岡上了3個月日文學校。那時是我第一次徹底感受到在異鄉獨居的孤獨。沒有朋友,文化、語言問題,抑鬱至生理不順,一心只想快點回港。剛剛的農曆新年期間阿妹不在,我又剛好放假一星期,瞓醒便趕畫。Day 1、2,我只跟家中電視機說過話;Day 3有香港朋友來東京,時間關係大家只能見面1小時,得到年糕蘿蔔糕各半個,之後只跟家中電視機說過話;Day 4、5、6,只跟朋友家中的貓說過話。雖然我是MBTI人格測試中的I人,也不等於接受一星期只同人類接觸1小時。在東京,我常常見到自言自語的日本人,住耐咗我都開始明。個人觀察,在東京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很強,要交到知心好友,或許比在香港或其他地方需要更長時間;我這個I人起碼可以恃着外國人身分周圍撩人講嘢,若本地人不跟身邊的物品說話,除了食飯之外,便很可能冇機會打開個口。朋友用香港節奏,見面1小時內塞給我新年糕點、update近况、食煙飲啡、講行程,然後關心我:「你講嘢慢咗好多呀。」話晒都3日冇同人對話,我忍不住大笑,請朋友見諒我講嘢1999。
翌日我將朋友給的糕煎至金黃香口,冲壺陳皮普洱,開番套1992版《家有囍事》,第100次為「無定向喪心病狂」哈哈大笑,縱使獨自一人也是個美好的年初三。大家都趕住畫畫,新年圍唔到爐,但我已約好John Ho一起去set展,set完去食麻辣米線。在異鄉,原來圍爐好重要。無論係見同鄉、食香港嘢、睇港產片,都可以填補心裏孤獨的洞。由今日開始,我決定每日練習《九龍城寨》句醃豬肉對白,讓愛我的朋友知道,我在東京過得很好。
註:貓作品聯展HARAKADO CAT'S GALLERY,展期由2月17至27日,地點原宿ハラカド匿名希望画廊。歡迎大家旅行時嚟探吓John Ho同我畫的貓!
文:Papaya Fung(喜好是觀察人類,著有繪本touch和漫畫《地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