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常言道:「老人跌倒,可大可小。大則無命,小則無膽。」數據顯示,曾經跌倒的老人當中,有7%是嚴重受傷,甚至喪命,所以跌倒大則無命。至於小則無膽,那就是跌倒的後遺症,經過一次跌倒之後,很多老人都會信心大失,害怕再次跌倒,變得畏首畏尾,平常自如的活動也不敢幹,大大影響了生活。因此,老人跌倒,絕不容忽視。
步入診所,正當準備應診第一名預約病人時,小妮突然閃了進來,急忙問道:「梁醫生,今早可否見見我阿爸?若可,我叫阿媽馬上陪他來。」未等我回答,小妮立即補充說:「因為阿爸近幾日行得好差,已經跌過兩次。我好擔心啊!」
小妮是診所的文書助理,為人沉實有禮,工作態度認真。對這樣一個好幫手的請求,我又怎會拒絕呢?况且,診治病人是我的職責。因此,約一個半小時後,小妮爸爸已在太太陪同下抵達診所。
77歲 接二連三無故跌倒
驟眼看來,小妮爸爸並不十分老態。他今年77歲。根據聯合國對老年期劃分標準來看,60至74歲是年輕老人,75至84歲是老老人,而85歲以上才算是高齡老人。從外表看來,小妮爸爸亦算得是年輕老人。不過,當得悉他是全職上班族時,我仍然有些詫異。因為畢竟77歲已該達退休之齡。他解釋道,早於60歲已從機械技工的工作退下來了,無奈退休不到半年,渾身不自在,實在無法適應整天待在家裏的生活。因此在四出找事做下,找到一份大廈保安工作。他說當保安員除了有薪金收入之外,最重要者是覺得自己有價值、幫到人,以及與一些住客成為朋友。所以,他每天都是甘心樂意的上班去。
「本來一切都是好好的。」他續說:「怎知年初三返工時,我在港鐵車廂內跌了一跤。當時車速正常,列車也非突然急停,亦沒有人推撞,我卻突然間好端端跌了落地。被人扶起身後,我見無大礙便繼續返工。本來我沒有將此事放在心裏,不過昨天又跌一次!今次在大廈地下洗手間出來時跌倒。起來後都是覺得沒有怎樣。所以,我應該是無大礙。」
「哎呀,醫生,你不要聽他說!」小妮媽媽搶着說:「剛才我陪他行過來,他突然間,好似失了重心,跌撞在我身上。如果不是我頂着,他肯定又跌一跤!」
說到這裏,小妮也隨即加入述症圈,說:「梁醫生,阿爸不是沒事!他兩次都受傷呀!」俯下身來,小妮替爸爸將褲管捲起,然後抬高膝蓋和小腿。明顯地,小妮爸爸——老唐的腳呈現損傷及瘀痕。
為了更能掌握病人跌倒的病因,我必須了解病人對跌倒當刻的認知。但在追問下,老唐只能回答說:「全無感覺。」他說第一次在港鐵車廂內跌倒時,他是跌了落地才知道;至於第二次如廁後跌倒,亦是全無先兆及痛楚。
或涉機能老化、疾病、藥物影響
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可籠統歸納為幾項:機能老化、神經系統功能降低、長期疾病、藥物影響和環境因素。老人反應遲緩、視力和聽力減退。對險情未能及時察覺是導致跌倒的主因。當然老人肢體協調力減弱、姿勢控制力降低、肌肉無力、平衡力下降,行走時便自然較容易跌。另外,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如腦血管栓塞、腦出血後遺症,肢體活動不再靈活,患者便更易跌倒。至於長期病如糖尿病、柏金遜症、阿茲海默症等亦會導致患者有反覆跌倒的風險。此外,長期服用藥物如安眠藥、鎮靜劑、抗抑鬱藥、肌肉鬆弛劑等都會使身體耐受能力變弱,增加跌倒風險。至於環境因素,亦不能忽視,光線不足、地面濕滑、雜物擺放不當,亦可使老人跌倒。
我仔細推敲老唐跌倒的原因。翻查他的病歷,老唐沒有什麼大病紀錄,健康還算不錯。不過,他有接近20年之久糖尿病史。由於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持續高企的血糖可使身體器官代謝異常,最易引發血管併發症,亦會導致神經線退化。當神經線一旦退化,自然保護功能便容易喪失。當出現體位低血壓時,病人便會失去平衡而跌倒。即在從坐或臥的姿勢轉為站立及步行時,患者血壓會驟降超過20度,而造成體位低血壓。
長者腦血管易受傷 輕撞可致出血
我為老唐測試,量度他從坐着轉為站立的血壓差異;發現他有體位血壓下降的情况,他應是受血壓下降影響而跌倒。由於妻子報告老唐剛才走過來也不穩,我恐怕他的頭部可能曾經撞擊而受傷。較諸其他年齡層,老人的腦血管較易受傷。我曾有一個病人,只是在乘車時不小心將頭輕輕撞向車門,都引來腦部出血。因此為安全計,我囑咐他必要接受進一步檢查。就在當日,安排老唐到檢測中心接受磁力共振檢查。
怎料檢查後不到半小時,檢測中心主管已急來電。報告病人左腦有硬腦膜下血腫(subdural hematoma),即是腦部呈現出血現象。由於情况危急,稍有延遲必有生命危險。於是,立即轉介老唐到公立醫院急症科。幸運地,老唐即時獲安排緊急放血手術。手術非常成功,3天後已可以出院回家。
長者腦血塊 照CT未必即時顯示
老唐今次要捱上手術,雖是不幸,亦可算是不幸之中大幸,因為並不是每一個案都能夠適時發現及治療。我曾見過有老人家跌倒後,當天已做過電腦掃描,但是血塊仍未顯示。原因是長者腦膜硬化,加厚的腦膜阻礙清晰影像。其次是出血的血管並不一定是動脈血管;如果是流量較慢的靜脈血管,血塊往往要待幾天甚至個多星期後才會形成。因此即日掃描也未必能檢查出來。以老唐情况來看,在第一次跌倒時,他的頭部已受傷及滲血。當幾天後他再次跌倒時,相信那時腦部血塊已形成,徵狀亦能得以確實。如果診治稍為延遲,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隨老年人口持續增長,長者跌倒應受關注。因為老人一經跌倒,後果可以十分嚴重。千萬別以為老人只是輕輕摔了一跤,並沒有什麼大不了而不予理會。就算跌倒當天看來無大礙,家人或照顧者最好留心觀察,注意長者在隨後數天的身體變化;手腳活動有沒有異樣,言語表達有否失能,精神狀態有沒有不同,是否變得容易昏睡甚至嘔吐等。若發現有任何異常,便應立即找醫生檢查。大家必定要緊記:老人跌倒,可大可小,及時察覺,適當治療,至為重要。
■梁萬福
(老人科專科醫生,一直從事老年醫學及老年學研究,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從醫管局退休,仍不遺餘力推動長者健康教育及醫療服務。)
文:梁萬福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