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Friday Planner:尋回好奇想像

文章日期:2025年04月04日

【明報專訊】4月4日,既是兒童節,又是清明節。一邊寄寓對年輕生命、對未來的期盼,另一邊是悼念死後幽魂,而不再年輕的人們在兩者之間惘然活着。或許需要一段歷程、一段奇遇重新「噠」着對生活的感覺。

在記憶與遺忘、理智與狂暴之間,今明兩天仍在公演的香港演藝學院導演碩士畢業作品《獨眼巨人》,改編自古希臘唯一全版流傳至今的羊人劇。面對蠻橫的獨眼巨人,劇中的英雄奧德修斯經歷了失去與報復。而現實社會中,驕橫的豈止神話中的生物?在社會亂流之中捉緊對生活的好奇,似乎不易於英雄歷程。

「小朋友通過萬花筒觀看世界」,上一輩人總是這樣說。但比起小朋友眼中的世界特別多采多姿,會否是人隨着成長漸漸丟失對現世的好奇?愛不同藝術-胡李名靜藝廊正舉行「進入『兔子』洞」個展,展出藝術家黃秀蘭的一系列作品。鮮艷的色彩下,略為變形的人像和動物以詭譎的形象呈現強烈的視覺衝擊,加上藝術家完成作品後提筆寫下的文字,似在展覽疊上一層內心圖景,讓人踏入徘徊於抽象與具象之間的兔子洞。

不過除了躍入兔子洞,以他者視覺重新觀照日常,或也可讓人找回在都市生活中失散了的好奇與想像。WURE AREA本周末結束的展覽「貼上(不套用格式)」連結了劉慧嫻、李曉欣、柯穎欣3名不同藝術院校的畢業生,透過互相複製對方的日常,並將生活中的不同痕迹碎片打散重構,贖回對周遭變化的關注和新鮮感。如柯穎欣作品《掠過的人是過去的總和》便聚焦於曾經熟悉卻改建中的大廈,凝視那些在網內不住拆解或建構的事物——「此曾在」的風景如何編織回憶,如何烙下你與我的城市印記。

興許已習慣了遺忘,興許已被地景的逝亡馴化,但在巧合與巧合之間,總有機會拾起藝術的萬花筒回望腳下繽紛變易的都市。

#兒童節 #清明節 #獨眼巨人

#進入兔子洞 #黃秀蘭

#貼上不套用格式 #WUREAREA

[開眼 藝述速遞]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