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專家的話:「彈性座椅」調節覺醒狀態

文章日期:2019年11月26日

【明報專訊】對於有小學引入「彈性座椅」的安排,協康會職業治療師楊志凱對此表示欣賞,認為某程度上,的確可幫助學生更集中精神,「其實近10多年,針對ADHD(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小朋友,職業治療師在帶領小組訓練時,很多時都會用類似方法。我們會讓小朋友坐在fitball(健身球)或充氣咕𠱸上『彈下彈下』上課,也建議幼稚園及學校使用這個方法」。他指出,根據外國研究顯示,ADHD的孩子在這種模式下學習,不論行為表現、生產力、專注力,以至書寫動機等,都有正面的提升。

楊志凱解釋,一個人能否集中於活動之中,取決於3項因素,包括個人能力、活動要求及環境配合。以小學生為例,他們的專注能力一般只有約20分鐘,患有ADHD或其他專注力較弱的學童,就只得10多分鐘或更短時間。然而,學校的課堂,一節介乎30至40分鐘,學生需要長時間專心安坐,從活動要求來說,要求是高的。

而為了維持在一個平衡的覺醒狀態,即是指頭腦清醒及有集中力,他說,年幼的小朋友,特別是專注力弱的孩子,大多需要「郁」去維持自己「醒神」一些。「小朋友愈要坐定,覺醒狀態就愈低,專注力亦愈弱。成人察覺到自己集中力下降時,或許會望望窗外景色,又或者聽聽音樂,去調節覺醒狀態,但許多孩子需要透過身體活動去滿足自己的感覺需要,才能達至平衡的覺醒狀態。」

因此,如課室設有「彈性座椅」,容許學生可在固定範圍內「郁」動,這種環境配合,相信更有助他們專心上課,「這些椅子的設計,可提供孩子適量的前庭覺、本體覺刺激,這是傳統椅子所沒有」。

僅作輔助 課堂互動更重要

不過,楊志凱強調,「彈性座椅」並非靈丹妙藥,只能視作輔助工具,「更重要是教師可改善課堂的流程,例如課堂有更多的互動,不論是小組討論或動手做的機會,甚至安排走出課室去學習;家長也要改善生活流程,讓小朋友在課餘時更多到公園跑跑跳跳」。他形容感覺刺激對小朋友來說猶如「食飯」,「食飽了便會『郁』少些」。

另外,他又提醒,對於一些肌肉張力低、坐姿不穩的學童來說,未必適宜使用「彈性座椅」,建議應先諮詢職業治療師的專業意見,避免發生意外。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69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