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疫情反覆,暑假提前,遊樂場、泳池、圖書館關閉,平日三餐大家亦寧願留家解決。這段日子,大人仍可用手機上網解悶,孩子呢?特別是6歲以下幼兒,最需要的便是「放電」,本應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裏,四處跑跑跳跳,努力認識和學習身邊的事物,甚至親親大自然。可是疫情嚴峻,什麼都沒有了,而他們這個年紀,又沒有什麼家課需要處理,作為家長,可如何填補他們這個學習黃金期呢?
孩子不怕無聊 最緊要父母陪玩
網絡發達的一個好處,是讓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尋找各類資訊,積極的爸媽,或許已經看過不少本地或外國網友分享各式家中親子活動的點子,例如廁紙筒做勞作、用冰塊做實驗、訓練左右腦的連線遊戲、親子健身操等,要學習有學習,要運動有運動,當中一定找到「救生圈」,解救悶得發慌的孩子,給他們帶來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機會。
再說,跟孩子遊戲,其實沒有「江郎才盡」這回事。大家有否憶起自己也曾經是一個遊戲設計達人呢?我們這輩家長,小時候大概也沒有手機電腦幫助解悶吧,試想想,那時候我們上半日制,放學回家做好功課後,會玩些什麼?有朋友告訴我,小學時會為紙娃娃繪畫衣服,也會拿家裏的「麻將」拼砌出娃娃屋;也有男孩子會把模型車拆開,研究裏面的零件。你看,孩子本來就是不怕無聊,甚至可以在看似無聊的玩意中,尋找到自己的興趣或學習到新鮮事物的。不過無論玩什麼,孩子最希望的還是父母可以陪玩,抗疫的路雖然漫長,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多留在家,也正是爸媽建立親子關係的最好時機。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