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家一定聽過「斷捨離」這個流行語,意即「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利用收拾家裏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執著,這樣的生活哲學能幫助人們思考人生中什麼才是重要的。
最近,我父母的家需要重新裝修,要搬走所有物件及家俬到迷你倉,讓我體驗到如何實踐「斷捨離」。我第一天開始大執拾便陷入困境,因為所有物件我都想留下,包括光碟、兒時玩具、棋盤、書本、黑膠唱片、衣服等,它們每樣都有紀念價值。結果,我呆坐了兩天仍然未能清理,阻延了裝修日期。其實每一件物品都帶着我們的想法與價值觀,所以才捨不得放下。說真的,對於一個念舊之人,要抉擇捨棄每一件回憶之物,可想而知有多糾結?
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
其後我問同事借了一本有關斷捨離實行方法的書,看畢山下英子的《斷捨離的簡單生活》後,明白到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以及「讓自己感到最愉快也最常用」。這幾句說話猶如晨鐘暮鼓激活了我的腦袋,我立即重新出發,再開始執拾。
山下英子的理論是透過整理物品的過程,可令人更了解自己,「面對物品就是面對自己,整理房間就是整理自己」。我們必須和自己對話,問自己現階段什麼對自己最重要,作一個排序。我告訴自己首先要捨離的是物質:有很多未開封的用品,已收起多年,我相信可見將來也不會用。我決定用袋子盛起來,稍後讓朋友看看有沒有他們適用的物品,另外把新衣服送予慈善團體給有需要的人。至於塵封已久又捨不得丟棄的,如兒時用過的物品,其實都已不適合我現在用,我亦不會用來做擺設;還有一些見證着我走過人生不同階段、高山與低谷的一些小物件,我決定用相機把它們一一拍下來作為紀念。此時,我的心情頓時豁然開朗起來。
在剛剛過去的日子,適逢校長室裝修,我也用了斷捨離的方法清空校長室,其後堅持以簡約為主,獲得很多同事讚賞。現在每當返回校長室,都會有份輕鬆的感覺,思緒也特別清晰,做起事來也特別起勁。
有捨才有得 放得下走得遠
我成功完成了兩項斷捨離的任務,整個執拾過程中,我領悟到有捨才有得,放得下,才能走得遠;我們捨棄的都是在我們生命中不再有價值的東西。換個角度思考,人生中的一些執著,也應當隨着時間的流逝,判斷它是否對你再具意義和影響力,也該要放下和捨棄,否則又怎能迎來人生中未知的幸福?
文:郭超群(德信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求知慾強,徜徉於教育、英國文學、藝術、正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學等不同的領域。「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永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深信僕人領導能吸納一班願意和你乘風破浪的團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