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欺凌說不:故事介入治療 改善行為 閱讀踢走欺凌 不做小霸王、復仇者

文章日期:2021年01月12日

【明報專訊】近年不論在學界抑或家長界,都對繪本教育非常推崇,最近有報告更指出,以繪本作媒介,可預防或減少欺凌問題。安徒生會過去6年與香港城市大學合辦「悅讀新視野」計劃,並在2017至2019年,針對有潛在攻擊行為的兒童,展開全球首創的「故事介入治療法」研究,結果發現,故事小組長遠可減少兒童的攻擊行為指數逾四成,成效令人鼓舞。

文︰沈雅詩

或許大家偶爾也從媒體看到校園欺凌的新聞,但原來報道只是冰山一角,實際個案遠比想像中多。根據2017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全球54萬名15歲中學生的生活滿意度作調查,結果反映,在本港受訪約5000名學生當中,有約三成(32.3%)表示1個月內曾遭受3次或以上欺凌,位列72個國家或地區之首。而小學生校園欺凌的問題亦同樣嚴重,在2019年獅子山青年商會聯同香港家庭調解協會發表的 「童心解欺『零』」問卷調查便顯示,有近四成(37.8%)小學生稱在過去1年曾遭受欺凌。

欺凌者性格特徵 4至6歲有迹可尋

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馮麗姝指出,欺凌行為大多數由「小霸王」(操控型攻擊者)引起,他們背後多是帶有目的和動機;反之「復仇者」(反應型攻擊者)所出現的攻擊行為,主要是感到被冒犯,導致情緒失控,繼而採取復仇行動去保護自己。「復仇者的性格特徵早至4歲漸浮現,小霸王就約6歲可被察覺到,所以我強調要及早介入,最好在初小就幫助這班小朋友去糾正認知上的扭曲,從而減少他們長大後出現欺凌行為的機率。」

城大自2015年起,一直跟安徒生會合作,推動「悅讀新視野」計劃,旨在以繪本作媒介,走進不同的小學,建立有教無「戾」的和諧校園。計劃更在2017至2019年展開研究,探討採用國際認可「社會信息處理理論」(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SIP)作基礎的「故事介入治療法」,能否減低學童的欺凌和侵略行為。

研究邀請了本港30間學校合共約5000名6至11歲學童填寫一份國際認可的「反應型和操控型攻擊」問卷,再從中篩選出311名高危學童,然後把他們隨機分配入3個組別,包括:作故事介入治療的「實驗組」、採用一般故事活動的「安慰組」和作對照研究的「等候組」,參與10節活動。

有參與帶領「實驗組」的安徒生會社工魏麗香表示,小組選取的繪本和活動都是有針對性的,目的是想改變「復仇者」和「小霸王」對行為及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復仇者經常未弄清事實已經發脾氣,情緒很容易失控,繼而作出攻擊行為,所以第一步是想他們學習如何管理憤怒情緒」,也鼓勵學員要用不同的的器官,包括眼看、耳聽、嘴問、手找證據、以心感受,去認知事實。此外,小組亦不斷提醒孩子避免用「你信息」去指摘別人,改以「我信息」去描述感受、陳述事實,以及表達期望。

針對「小霸王」冷酷無情的特質,以及他們低估欺凌行為所帶來的後果,魏麗香說,小組曾以角色扮演,也引用過真實的新聞材料做分享,「我們模擬召開學校會議,要組員代入父母、教師、校長、同學的角色,說出對小霸王欺凌行為的想法和感受;也找來一些因欺凌別人而負上刑事責任的新聞,令學員有所警惕」。

治療後攻擊行為指數大降三成

最終研究發現,引用故事介入治療法的「實驗組」,在減少小霸王和復仇者的攻擊行為方面,成效均明顯高於「安慰組」和「等候組」。馮麗姝引述報告稱,完成小組後,小霸王或復仇者的攻擊行為指數對比「前測」均有很大跌幅,分別減少了31%及33%,當中復仇者的攻擊行為指數更由計劃前的12.1(正常水平分數為9),下跌至 8.13。「更鼓舞的是,在小組結束後半年的跟進研究,他們的攻擊行為不單沒有反彈,而且跌幅進一步擴大,當中以小霸王的跌幅最大,由前測的6.22(正常水平分數為4),下跌至3.31,跌幅達47%」。

有見計劃的成效,安徒生會總幹事黃美坤表示,將擴大服務範圍,除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故事介入治療的專業訓練,亦會舉辦家長工作坊,「我們鼓勵家長,多欣賞孩子不同的長處和優點,不要單單着眼於學業成績。另外,平日多作親子伴讀,甚至學習故事介入治療方法,從小培養小朋友的同理心、多角度思考,以及情緒管理技巧」。

■知多啲

/攻擊者類型/小霸王(操控型攻擊者,Proactive Aggressors)/復仇者(反應型攻擊者,Reactive Aggressors)/(見表)

■情緒小測試(圖)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8期]

相關字詞﹕安徒生會 反應型攻擊者 操控型攻擊者 欺凌 故事介入治療法 繪本 親子話題王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