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每逢節日或喜慶的日子,很多人都會祝福小朋友「身體健康」、「快高長大」,相信這個亦是每個爸爸的心願。中大醫學院在2022年的調查發現,本港學童在疫情下超重和肥胖的比率增加近兩倍,主要因為疫情令到作息及飲食習慣改變,醫生提醒,兒童肥胖衍生的問題比感染新冠病毒後產生的後遺症影響更深遠。同樣地,若兒子有挑食或偏食的習慣而導致營養不良,同樣會令爸爸感到煩惱。
筆者就讀小學的兩個兒子在上學日都是在學校午膳,每當學校派發午膳餐單時,他們都會主動詢問我的意見,我會從營養學的角度向他們解釋如何從不同膳食中吸收足夠的營養。筆者深信,爸爸在飲食選擇和飲食習慣上的積極參與,可以對兒子的健康和生活方式產生重要的影響。以下有3個錦囊與各位爸爸分享:
1.鼓勵比施壓更有效
當兒子面對不甚喜愛的食物,例如蔬菜時,爸爸會否用言語施壓:「再食多兩啖!」加拿大學者Kathryn Walton的研究發現,在眾多飲食照顧的方式中,爸爸欣賞食物的味道,解釋食物的功效,最能夠減低兒子營養不良的危機。若爸爸能夠以身作則,喜愛和欣賞不同的食物,能有助兒子多吃一點原本不太喜歡的食物。爸爸不妨多在孩子面前肯定食物的好處,不帶壓力地鼓勵兒子進食,可幫助兒子吃得更健康,挑食的情况亦會較少。
2.父子動手設計菜單
歐洲的一項研究發現,爸爸的參與程度和兒子的飲食多樣性呈現正相關。爸爸可以與兒子參與菜單的設計和食材的選擇,確保家庭飲食中包含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物和蛋白質等。透過一起動手設計菜單,爸爸可以幫助兒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例如適量攝入各類食物,避免過度依賴加工食品和高糖飲料,兒子會在爸爸身上更明白何為健康的飲食,這過程亦有助兒子建立健康生活的價值觀。筆者在剛過去的暑假與兒子們一起設計上學日的早餐菜單,希望他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在校園學習。
3.與太太共建愉快進食環境
加拿大教授Sabrina Douglas的研究指出,良好的親職協作有助為兒子建立正面愉快的進食環境,兒子更願意嘗試多元及均衡飲食,促進更健康的飲食模式。夫婦若對兒子在進食上有不同意見,雙方可開放討論有關問題,表達彼此的憂慮,一同思考如何處理得更好。例如持續鼓勵兒子嘗試不同的食物,重視家庭一同進食的時間,限制垃圾食物等,均可讓兒子明白父母同樣關心自己的健康。
各位爸爸,若兒子問你:「應該揀A餐還是B餐?」不妨分享你的想法。兒子的飲食成長路途甚遠,有可能出現不同變化,可能他今天愛吃的,明天已經變得不再喜歡了。爸爸請記住,兒子的飲食與成長息息相關,你的積極參與對於兒子的健康和全面發展具有長期的正面影響,亦是建立健康父子關係的重要元素。
文:黃格平(維護家庭基金社工、兩個兒子的爸爸、積極鑽研父子關係)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