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當要告別的時候,我們才會好好檢視一下,我們真正留戀的是什麼。
最近搬屋,少不免翻箱倒篋,有些回味,有些保留,有些把心一橫、頭也不回地拋棄。即使是細屋搬大屋,仍然是一場「斷捨離」的人生詰問。女兒喜歡書,搬了兩次家,小時候陪着她成長的書,她都不忍捨棄,即使再也不讀,可是,感情上放不下,沒書架放,寧願收在牀下底,不見天日。總之,心裏知道,對方仍然存在,看不見,也可以得個安心。於是,數十期《木棉樹》雜誌、童話大王鄭淵潔的作品集,還有二手買來的梁望峯小說,統統無法割捨,留在每次新搬家的某個角落。自己也喜歡書,當然明白,看過的書,心有所感,那本書,記載的不僅是作者要說的話,而是自己的領悟和感受。假如把這些書丟掉,丟掉的不是紙張,而是自己生命的某部分。
閃卡「斷捨離」夠快夠狠
兒子喜歡儲閃卡,龍珠、鹹蛋超人(爸爸的叫法)、幪面超人(不是爸爸年代的昭和幪面超人)……都是他用默書取得好成績的獎勵貼紙換來的,幾年下來,少說也有數百張這樣的卡。最初以為他不捨得,不料,他快眼一看,馬上作出裁決,這張要,那張不要……很快,只保留約五分之一。我看在眼裏,心裏反而有點痛惜,覺得好像很浪費。轉念一想,兒子喜歡抽卡,其實是享受抽到罕有閃卡的樂趣,閃卡本身,十張有九張「沒用」,現在正是一個好時機,把「沒用」的拿掉,只保留「有用」的。對很多家長而言,遊戲卡或者玩具,都是「沒用」的,但在孩子心裏,尺度不同,孩子有自己的標準。細心看,會發現他保留的未必都是閃卡「能力值」最高的。其實,孩子的「斷捨離」,大人只能提一下意見,決不能用大人的標準把孩子的選擇壓下去。
至於大人,搬屋的「斷捨離」,可能更為揪心。曾經的理想,已經幻滅,於是那些「代表物」也就隨之拋掉,告別了一個年代,也告別了某段時間的自己。那些「代表物」可能是書,可能是雜誌,可能是一塊塵封的網球拍,可能是一個十多年來沒再碰過的攝錄機……隨着年紀漸大,一個人就會發現,自己的「可能性」正在減少,只有年輕人,未來才有更多「可能性」。
騰出書櫃空間給孩子
年輕人可以保留更多東西,年長了,就要學習如何捨棄。如果家中書櫃有限,兒子想保留《植物大戰殭屍》系列,好吧,爸爸儲了好多年的《白話史記》可以送人,位置留給孩子,反正老眼昏花,字太小,要讀,可以讀電子書,字可以放大,而且電子書的「書頁」不會因氧化而發黃和脆裂。
留什麼,棄什麼,可以看到一個人的選擇和思考。作為家長,不宜妄自評議,默默守在一旁,欣賞性格不同的孩子的決定就可以。正是到了要取捨的時候,你才能更明白孩子的個性——這甚至是平時言語交流所無法真正知道的。
文:張帝莊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
既是悠閒的寫字人,又是忙碌的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