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人父母,當然想子女每天都笑面迎人,做家中的「開心果」。但現實是,孩子都會有不同的情緒,當憤怒、悲傷和恐懼來襲時,不少家長都會試圖極速控制場面,隨之而來的,就是「唔准發脾氣」、「好小事,點解要喊」、「有乜好驚」等連串批評或教訓的說話,非但無助紓緩小朋友的情緒,長遠更可能影響他們的成長發展。今期「P牌父母」,教養專家教大家如何做個出色的情緒教練,教出高EQ的子女!
【明報專訊】為人父母,當然想子女每天都笑面迎人,做家中的「開心果」。但現實是,孩子都會有不同的情緒,當憤怒、悲傷和恐懼來襲時,不少家長都會試圖極速控制場面,隨之而來的,就是「唔准發脾氣」、「好小事,點解要喊」、「有乜好驚」等連串批評或教訓的說話,非但無助紓緩小朋友的情緒,長遠更可能影響他們的成長發展。今期「P牌父母」,教養專家教大家如何做個出色的情緒教練,教出高EQ的子女!
相關字詞﹕情緒 教養 親子 P牌父母 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