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年少日記》 直面傷痛前半出色 新導演超額完成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16日

【明報專訊】對比去年接連有港產片受青睞,踏入2023年,除了《毒舌大狀》爆紅,似乎無以為繼,直到本月初內容有關傳媒調查殘疾院舍與安老問題的《白日之下》上映,才再度引起公眾關注。今日(16日)緊接登場的《年少日記》,觸及所謂「社會議題」不如《白》片轟動,但同樣角逐台灣第60屆金馬5獎,不同的是《白》片爭3個演技獎,另加美術和造型設計兩項提名;初次執導的卓亦謙在《年》片身兼編導剪三職,角逐最佳劇情片、新導演、男配角、原著劇本及剪輯,提名涵蓋電影編導演最重要崗位,是否高下立見或言重,但以影壇新秀而言,卓亦謙無疑超額完成。縱然電影後半部不知是否受預算所限,獨白佔多,交代來龍去脈,張力稍遜。

中學老師誓要找出企圖輕生學生

《年少日記》講述有人在中學課室發現沒有署名的遺書,為找出班上企圖輕生學生,老師鄭Sir(盧鎮業飾)不得不重新面對充滿暴力與遺憾的童年。電影開首已發現鄭Sir表裏不一,當得悉學生企圖輕生,他十分上心,面對副校長與其他同事冷漠應對,他表面裝作若無其事,可會議中第一個有關他的主觀鏡頭,卻滿是不忿,對副校長(梁祖堯飾)輕描淡寫的態度非常不滿,甚至爆粗反駁,原來只是他幻想中的場景,展示鄭Sir深受壓抑的一面。故事發展下去,回憶與現實並行,過往是什麼呢,最初沒有明言,只看到年齡相若的兄弟,弟弟鄭有俊(何珀廉飾)無論學業和音樂成績皆優秀,足讓貧困出身如今晉身大律師的父親鄭自雄(鄭中基飾)十分驕傲。鄭有傑(黃梓樂飾)羨慕弟弟成績,個性敏感乖巧的有傑,奈何各方面都給比下去,自覺成為家庭負累。

片中鄭有傑如何一步步走到生命盡頭,選擇從高處墮下,描述得異常細膩,最難能可貴是處理得毫不煽情,十分克制。黃梓樂的演出,純真之外,也惹人憐愛。半夜爬到上格牀,擁抱曾經親近的弟弟,不着演的痕迹,應記一功。電影描述鄭自雄是嚴父,霸道獨裁,蓋過所有原應由愛出發的人情,對太太Heidi(韋羅莎飾)不手下留情,對兒子嚴苛,教育走錯方向,從沒覺悟、反省與回頭。其間安排過救命稻草出現:疼惜有傑的年輕鋼琴女老師,安慰過受傷心靈,最終還是父權獨大,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培育」兒子,結果有死有傷,而且痛楚歷久不散。

電影回應當下年少自殺急增?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今年9月公布根據死因裁判法庭提供的數據,指本港自殺率自2020年起呈上升趨勢,中心估計2022年自殺率較前一年增加17.9%,即每10萬人就有14.5人自殺,指數字升高與第五波疫情有關。另外2022年的15至24歲青少年自殺率創歷史新高。上月底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稱,本港今年7至10月有22宗19歲或以下自殺死亡或企圖自殺個案,當中17人死亡,主要困擾來自學業、感情和家庭問題。該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在今年同期接獲51名19歲或以下青少年求助個案,當中以13歲青少年求助數字最多,共佔9人。

上述數字與社會環境、新冠疫情3年,還是其他原因有關?或待社會學家詳解。透過《年少日記》,觀眾知道鄭有傑並非少數,片中也告訴大家,鄭Sir小時候去完旅行,發現哥哥不在了,以為把對方所有物品埋藏在紙箱,就當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他長大後才漸漸明白,隱隱作痛像舊患,不時會跑出來提醒他,傷口根本從沒治癒,唯有直面真相與仍在淌血的傷痕,才有療癒機會;就像吳冰扮演班長,老師陪伴她到山上吶喊,卻沒有追究因由,反而感動了她。有時候陪伴左右,勝過萬語千言,續後鄭Sir也走出第一步,嘗試化解學生Vincent(周漢寧飾)鬱結。

《年少日記》是香港「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第五屆大專組得獎作品,香港電影發展局電影發展基金創意香港資助,據報成本約325萬港元,或許也說明了鄭Sir與太太(陳漢娜飾)由認識到拍拖、結婚到分開的糾結,緣於前者家庭的遺憾,以獨白與影像交代,是資源緊絀的結果?其實片中過分曝光的慘白色調,反而更貼近「白日之下」四字。香港年輕導演對時局的各種感喟,輾轉反映在創作之上,其實殊途同歸。

上映日期: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