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d focus:價格親民 減少土地破壞 實驗室培育鑽石 年輕新寵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20日

【明報專訊】“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這句深植於很多女士心中的經典歌詞,也許今天有了新演繹。近年,珠寶業界掀起一股新趨勢,大型品牌創造出實驗室培育鑽石,與天然鑽石相比,不但同樣閃閃發光,但價格卻親民得多,難怪就連以推出水晶而馳名的Swarovski,也要在市場上分一杯羹。

天然鑽石無疑是地球上一種獨特而珍稀的寶物。它們由純碳構成,經過在地底深處被極高的壓力和溫度壓縮,經歷數百萬年漫長時間而成。雖然人類數千年前已經發現鑽石,但自上世紀起,珠寶商開始將鑽石婚戒作為愛情和承諾作營銷,因而令全球對鑽石的需求激增。一方面鑽石雖然見證無數愛情;另一方面卻導致礦區採掘工人遭受剝削,甚至被迫參與血腥戰爭,像電影《血鑽》便改編自真實故事,反映1990年代,飽受內戰炮火籠罩下的非洲塞拉利昂,更成為鑽石非法開採和交易的重地,政府軍和叛軍都透過走私鑽石來購買軍火。

《血鑽》紀錄鑽石背後悲慘血汗史

對消費者來說,難免會將價值連城、珍罕的天然鑽石和實驗室的培育鑽石比較,究竟兩者有什麼相異之處?顧名思義,屬人造石的實驗室培育鑽石,在實驗室中製造,利用HPHT(高溫高壓)或CVD(化學氣相沉積)(圖A),由一顆微小的鑽石種子開始培育生長,過程中吸收碳原子(圖B),在幾天或幾周的時間內一層一層地成形,複製大自然環境的生長過程,最後再由工匠切割成理想形狀。除了來源,它們與開採的鑽石在化學、物理和光學特性上相同,但並非透過大自然與生俱來,在環境保護方面較為優勝。不過一面倒斷言哪種鑽石較優勝,其實並不公平;也有人更關心日後的升值能力,因此關鍵始終在於消費者的需要和價值觀。

看準年輕顧客婚戒需要

不過在某些品牌角度,會傾向推出迎合廣大消費群的產品,近年逐漸轉攻年輕世代的Swarovski,便因為看準顧客購買鑽石婚戒的需要而推出採用培育鑽石的Swarovski Created Diamonds高級珠寶系列。當中的Galaxy系列,包含19款單品,包括頸鏈、戒指、耳環、手鏈,價格由數千元起,其中一枚18K白金Galaxy戒指(圖C,$30,000),中央鑲嵌單顆培育鑽石,外圍環繞大量精細切割的培育鑽石,總重為2卡。當中的培育鑽石均由IGI國際寶石研究院的4C 標準分級,具有相當優良品質:顏色為G+,淨度為VS+,品質優良。若單憑肉眼比較,實驗室培育鑽石在外觀上,近乎媲美天然鑽石,然而對於現代女性而言,實驗室培育鑽石不僅是一件時尚配飾,更代表對環境和社會的關切,同時亦體現出獨立自主、注重品質與責任的價值觀。●

查詢:Swarovski 2699 8638(ifc店)

文:劉詩言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lifeandstyle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