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泵血唔上腦 休克分2種

文章日期:2015年08月31日

【明報專訊】五個病人,在不同情况下暈倒,他們究竟發生什麼事?

■鄭:鄭志文醫生、蘇:蘇睿智醫生

鄭﹕有一日診所剛開門,有途人扶着一個20歲女仔進來,原來她在等巴士時突然暈倒,幸好立即醒過來,但面色蒼白,檢查發現脈搏微弱、血壓偏低,只有95/60,這是典型休克徵狀。究竟什麼是休克?

蘇﹕休克在醫學上定義為,腦部暫時缺氧,即俗語所謂「泵血唔上腦」,主要有兩大原因﹕

◆腦部問題﹕癲癇、缺血性中風或出血性中風,患者可即時暈倒

◆心臟問題﹕心律和結構出問題,或迷走神經受刺激,令血管突然擴張,血壓驟降。這一類情况較常見

然而不少人,甚至醫生,會將兩種情况混淆。其實兩者徵狀很不一樣,心臟性休克,病人很快蘇醒,可以對答,講出自己情况;腦部引起的昏厥,因為腦部受創,很難在短時間內清醒對答。

見針拮 標冷汗

鄭﹕一名30男病人,接受身體檢查時,見到針頭拮入皮膚,立即面色轉白、標冷汗,要躺下休息一會才恢復。這是迷走神經昏厥,究竟他為何突然暈倒?

蘇﹕不少男士都怕打針,一見到針就暈低,但好快無事。除了打針,肚痛、肚餓,或在人多擠迫的地方,都可能誘發迷走神經昏厥,因為外來刺激,身體出現反射性徵狀,心跳突然減慢,全身血管膨脹,血壓驟降,血液便無法「泵」上腦,病人變得面色蒼白,全身冒冷汗。

約六成的昏厥都屬迷走神經昏厥,十分普遍,病人突然全身冒汗、面色蒼白,然後暈倒,但很快會清醒過來。

點預防:多飲水 練肌肉

鄭﹕一個18歲女病人,曾經多次休克,雖然不是嚴重疾病,但每次都引起不便和尷尬,還曾因而跌傷膝蓋。她正服用補血藥,沒有貧血,但血壓仍然偏低。休克,究竟如何治療?如何預防?

蘇﹕很多女士經常暈倒,主因未必與貧血有關,平日少運動的女士,血壓偏低,遇上月經來潮,肚痛加流血,血壓進一步下降,結果在人多擠迫、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就容易暈倒。要預防休克,首先要補充足夠水分,其次是做肌肉負重運動,例如﹕掌上壓、舉啞鈴,鍛煉肌肉,有助促進血液循環。

墊高腳 讓血液入腦

鄭﹕一個媽媽帶着16歲女兒睇醫生,說女兒今早上學途中暈倒地上,媽媽立即請途人幫忙,扶起女兒,帶她來看醫生。這個媽媽的做法其實並不正確。究竟應該怎樣做?

蘇﹕任何人突然休克、昏厥,千萬不要第一時間扶起她。病人暈倒的原因,是血液無法「泵」上腦,所以應讓病人側躺,稍為墊高雙腳,讓血液回流腦部,病人很快會清醒;相反,若將她扶起,受地心吸力影響,血液向下流動,反而令腦部無血,情况更差,病人甚至出現抽筋,或被誤診為癲癇症。

連番暈低 要驗心臟

鄭﹕一個50歲男士,在港鐵車廂內暈倒,很快清醒,但這是他數月內第三次暈倒,每次暈倒前,都感到心跳不正常,是否需要接受進一步檢查呢?

蘇﹕中年男士,最擔心是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臟病。在短時間內暈倒三次,未必是偶然,需要找出什麼原因,如﹕疾病或藥物。

他需要找醫生詳細檢查,心電圖可以看看有沒有惡性心跳,抽血檢查電離子、心臟酵素,或需要做心臟超聲波等,看看有沒有心律不正。尤其是他如果曾經診斷患上心肌梗塞,或曾接受通波仔手術,最擔心是惡性心跳引致昏厥暈倒,會有生命危險。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