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度近視 視力也正常?

文章日期:2024年02月12日

【明報專訊】日常驗眼,聽到有不少人說因為近視加深,所以「視力」變差了。跟深近視者說他的視力很正常時,他驚訝反問:「我1000度近視,還說視力正常?」

有長者覺得看東西矇查查,想配副「深啲」的新眼鏡來提升視力,但驗眼後發現是白內障嚴重了,或黃斑點開始退化,再配新眼鏡的幫助不大。

究竟什麼是視力?視力受什麼影響?

大家驗眼後,視光師在度數紙上寫着近視-1.00或視力6/6,是什麼意思?

看東西覺得清楚或模糊,是主觀感覺。而視力(visual acuity)是眼科客觀量化「清楚/模糊」的最基本單位。衡量一個人看東西有幾「好」,最普遍方法是讀視力表的字母或數字,視力愈好看得愈細。視力的記錄單位有很多種,最常見是Snellen ,以分數來表達,例如6/6、6/12等,這是用米作量度單位,常用於香港及歐洲等地;而美國則用呎量度,亦即20/20、20/40等。簡單教大家理解,將分數化為小數去理解視力;舉例:6/6,即6除6等於1.0(100%)視力;6/12,即6除12等於0.5(50%)視力。

眼鏡糾正達1.0標準 算視力正常

大家常問:我的視力正常嗎?「正常」視力是指視力能否達到人均的標準視力,即1.0(100%)視力,而-1.00即100度近視。然而,1.0並非人類極限,部分人視力甚至達到2.0。重要一提,如要準確量度遠距離視力,距離需要有一定標準,否則量度出來便不準確,一般4至6米為遠距離視力的標準長度。所以驗眼房會有標準長度,又或者會用鏡子反射增加距離,避免太短太窄影響結果。

我常喜歡用跑100米來比喻,使大家更易理解何謂視力。成年人「正常」能夠用20秒左右跑完100米,就像成年人「正常」能夠擁有1.0的視力。而兒童由於身高、肌肉、體能等仍在發育當中,自然跑得比成人慢,但隨年齡漸長,速度便會愈來愈快。視力亦是如此,初生嬰兒視力不如成年人,但隨視覺系統發展,約6至8歲便會達到成年人1.0視力。

至於眼鏡,是用來糾正度數(屈光不正),輔助大家能達到1.0標準視力的工具。就如跑步,當穿著不合適運動鞋,甚至赤足,便未必跑出如常人般的速度。所以,度數高並不一定是視力不好;一個赤足之人跑得比其他人慢,並不代表他本身的速度很慢。當一個深度數病人的視力被評為正常時,意味着他的眼睛透過相應度數的眼鏡或隱形眼鏡矯正後,達到正常的視力水平。

兒童近視散光 不及時矯正致弱視

如上所述,1.0標準視力並非與生俱來。2歲幼童的視力約是成人四成,需要透過環境視覺刺激而正常發展,到了6至8歲時,視力便能達到成人1.0標準視力。若在這段發展時期,兒童有斜視、深度遠視、散光或左右眼度數相差得太遠等問題,但沒有及時矯正,雙眼不能同時接收清晰影像,便有可能影響視力發展,形成弱視,意思是就算戴了準確度數的眼鏡也達不到1.0標準視力。

抗拒子女戴眼鏡 影響生活學習

值得一提,不少家長十分抗拒子女戴眼鏡,甚至有一個錯誤觀念,覺得戴眼鏡必定是眼睛壞了。這無形的壓力令兒童對戴眼鏡亦產生抗拒,見過有孩子400度近視,寧願瞇着雙眼也不願戴眼鏡,結果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然而實際上,眼鏡是輔助人們達到正常視力的工具,是一雙使人跑得更快的跑鞋。

長者矇查查 或白內障黃斑點退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最常見的視力障礙成因是由度數引致(未矯正的屈光不正)。的而且確,當視力變得模糊,度數轉變是十分常見原因,以致大家產生「視力轉差便一定是因為度數改變了」的錯覺,要配新眼鏡。然而,當我們邁入中年時,影響視力的除了度數外,亦可能是因眼睛機能慢慢出現退化,例如晶體開始老化而慢慢形成白內障,或是黃斑點退化等。因此,必須先弄清楚了解視力下降原因,是度數改變,還是眼睛開始退化,才能解決視力問題。建議定期找註冊視光師(第一部分)做綜合眼科視光檢查,自然找到問題原因。

文:陳文彬(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會長)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