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成也氧氣 敗也氧氣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17日

【明報專訊】多年前曾在三藩市機場看到一個奇景,就是入境大堂竟然設有「氧氣吧」,只要把鈔票放進自動售賣機,便可於「吧枱」使用鼻管吸氧氣若干分鐘。我路過大堂時正有數名穿著入時,看來身體挺健康的洋大媽在那裏「歎氧氣」。當時心裏嘀咕,三藩市並非位處高山,完全沒有空氣稀薄的問題;看她們模樣又不似身患肺病,為啥要吸氧氣?難道把氧氣當補品,以為多吸可以補身健體?

後來才曉得,當年有人鼓吹吸氧可以減壓、增強體力,甚至治療宿醉,紓解頭疼等不適反應。當然這一切都沒有任何醫學根據,只是以訛傳訛,或是向錢看的「商業行為」。大媽們也許不知道,高濃度氧氣對身體有害,除了有醫療需要的病人外,一般人根本毋須也不應無故吸入額外氧氣。近年重臨三藩市機場,再不見「氧吧」蹤影,相信是機場當局覺悟前非,撥亂反正吧。

遠在19世紀,便有科學家指出氧氣既有醫學用途,也對人體有害。氧氣產生的自由基(free radicals)可以傷害甚至殺死人體多個器官的細胞。數十年前,潛水界對深潛及潛水氣瓶的規管沒有現在的嚴格,安全指引也不清晰,不少潛水員在深水下呼吸加壓氧氣,突然抽搐甚至不省人事,便是體內含氧過高,腦神經中氧氣毒所致。

肺部是第一個接觸吸入氧氣的器官,最容易受氧氣所傷。成人吸入高濃度氧氣不出一天,便可能患上氣管和支氣管發炎,以及蔓延性肺泡陷落,甚至致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氧氣對肺部的毒性,兒科醫生更是耳熟能詳。早產新生兒肺部不健全,許多都倚靠器械輔助呼吸及額外氧氣來維持生命。呼吸機加於呼吸道的壓力,加上高氧產生的自由基,會引發炎症和纖維增生,妨礙早產兒的肺發育,不少早產兒因而患上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症(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簡稱BPD)。BPD是現今新生兒深切治療最常見的後遺症,本身已可導致肺功能不足,甚至致命;一般常見的嬰兒病毒感染,例如流感或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更可能是BPD病嬰的奪命索催命符。

早產兒過度供氧 可致失明

當兒科醫生,更不可能不熟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簡稱ROP)這可怕的早產嬰兒病。早產兒,特別是極度早產兒,要是血液含氧量太高,便會影響到眼底視網膜血管的生長和成型,嚴重的更會導致視網膜脫落和失明。上世紀50年代,兒科醫生為了令早產兒呼吸順暢一點,廣泛地讓他們吸入高濃度氧氣。那時醫學界對ROP完全沒有認識,也沒有方法量度血液的含氧量。隔了好一段時間,發覺許多僥倖存活的早產兒都雙目失明,醫學界才如夢初醒,研究證實血氧過高是導致ROP的元兇。如今我們給早產兒用氧都戰戰兢兢,嚴密監察他們血液的含氧量,務求不要給他們過度供氧,便是這個緣故。由於高濃度氧氣的種種害處,在產房為新生兒施復蘇施救時,兒科醫生也放棄了行之已久使用純氧的習慣,改用濃度較低的氧氣,甚至沒有加氧的空氣,效果似乎不比用純氧差。

和許多藥物一樣,氧氣是兩面刃,善用為良藥,不善用則為毒藥。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中大榮休教授,專攻新生兒,論盡奇難雜症,月旦醫護界二三事)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