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旅行是種體驗,不住酒店/旅館,可以嘗試什麼?Designer's House 好不?建築師或設計師主理的房子,是宜室居所,是破格實驗,還是另一種居住體驗?與其旁觀批評,不如直接親身嘗試。以下是我在荷蘭旅行時,與設計同住的經驗分享,無論房子、空間、家具,還是對設計的理解,皆有新體會。
幾何空間體驗
我在鹿特丹逗留了三天,與朋友合租了一幢方塊屋。由於單位以設計功能為先,方塊屋幾何斜度,足以令室內空間光線明淨,舒適,連冬天也不覺得寒冷;太空版樹屋間格,玩味十足,建築師在各層面積約百呎左右的細部放了不少心思,如牆壁和窗口斜度為54.7度,配有獨特門窗設計;樓梯採用窄長設計,上落要小心,亞洲人身形還可以,歐洲朋友前來探望我們時,都要小心提防撞頭。「三尖八角」客廳和睡房,也讓用家頭痛不已,無法使用現成家具,需要度身定製,如棱角梳化、三角形餐桌、高窄長盒睡牀……幾何形狀的三樓天台,只放得下地氈、幾張小梳化。眺望窗外時發現單位與鄰居、街道距離極近,可以輕鬆地跟路人揮手、打招呼。住在幾何屋,原來身體會自然地跟隨空間調整生活習慣,如出外時不會買太多東西、或重物,看電視時身體總記得坐正,睡覺動作輕點,深怕半夜翻身掉落牀。我們好奇地問:「到底住客該如何貯物?書櫃?日常用品?」
這是「住得好」嗎?朋友們總結:「方塊屋幾有趣,不過,三天已足夠了。」
城市森林建築
方塊屋概念來自城市森林,建築師Piet Blom深信建築物可以像森林般相連緊扣一起,他將住宅單位設計成「六角體」,架空傾斜45度,擴充地下公共空間作商店、餐廳和居民活動用途,營造村落般社區結構。全區共38幢房子,他把房子比喻作樹木,組合起來看就是一片森林。每個單位的設計包括地面入口、一樓起居室和廚房、二樓兩房一浴廁、三樓閣樓或天台。有些業主將單位開放作「Show Cube」讓人參觀,也有人經營旅館,近年流行air b&b,則更方便如本地人般試住特色設計單位。
荷蘭鹿特丹是十九世紀重要貨運港口城市,二次大戰被德軍狂轟濫炸,全市建築幾乎全毁。1950至1970年代重建,1980年代政府則開始規劃城市,讓鹿特丹成為建築師實驗場,這裏既有荷蘭最高的建築物,也是世界知名建築公司如Rem Koolhaas、MVRDV、Neutelings & Riedijk基地。當中最出名的房屋羣,是由Piet Blom於1984年,於舊港口Oude Haven建造的Kubuswoningen(Cube Houses)或稱作方塊屋。
INFO
Kubuswonging (Cube Houses)
www.kubuswoning.nl/introkubuseng.html
作者簡介:Ire Tsui (巧詩)
獨立藝術、設計生活編輯,Talking Hands研究工作室發起人, hellotalkinghands@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