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來港過冬的客人,不止受注目的候鳥,原來還有斑蝶。
每年冬天,數以百計的斑蝶由北方拍翼飛逾千公里,跨越大陸、海洋來港,群居在樹林。雖然香港比北方溫暖,但牠們仍需腳抱幼枝,靜止不動,倚靠身體儲藏的能量,抵禦最冷酷難熬的日子,靜待陽光來臨。環保團體綠色力量每年均有「越冬斑蝶調查」,記錄來港過冬的斑蝶數量。斑蝶是少數擁有越冬習性的蝴蝶,是什麼原因,讓牠們能捱過冬天?
本港有逾260種蝴蝶,學術分類共5科,蛺蝶科為其中一科,而斑蝶則屬於蛺蝶科的亞科。本港有紀錄的斑蝶共13種,其中11種擁有越冬習性。綠色力量自2009年開展「越冬斑蝶調查」,記錄每年來港過冬的斑蝶數量。每年9月,北方如內地及日本的斑蝶都會來港過冬,使該11種斑蝶,特別是藍點紫斑蝶的數量急增,直至翌年1月天氣回暖,越冬斑蝶才會飛離香港返回原居地。
越冬斑蝶數量每年差別大
綠色力量高級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表示,據文獻記載,1990年代屯門小冷水高峰期曾出現近4萬隻越冬斑蝶。不過,近年越冬斑蝶在港的過冬期一直縮短,而且每年錄得的數量十分波動,以港島深水灣為例,2015年只錄得21隻斑蝶,2017年卻有1122隻;逗留香港的時間亦主要集中在11至12月間的2至3星期。單家驊推斷,香港可能不再是牠們的目的地,而是過冬的中途站。至於原因為何?斑蝶的目的地在哪裏?香港的斑蝶又會否去其他地方過冬?他嘆本港一直欠缺相關研究,相反日本及台灣這些倚賴農業的地方都非常重視斑蝶調查,多年來都有系統地追蹤斑蝶數量及過冬路線,「蝴蝶屬於食物網低層,為許多農作物傳播花粉,了解蝴蝶有助掌握本土生態變化」。
日本飛到台灣 需時兩周
單家驊分享,根據日本調查紀錄,一隻日本斑蝶飛至台灣需時約兩周。雙翼薄如紙張的斑蝶,何以能跨越海上千里?原來牠們如候鳥一樣,懂得利用季候風風勢及氣流層,乘風飛行,省掉力氣。最壯觀的乃每年數以億計,由加拿大飛至墨西哥的斑蝶群,「牠們飛過,連天都黑一黑」。
斑蝶對過冬地點十分揀擇,對日光、濕度、風速、植物高度都甚有要求,單家驊解釋,「例如風太大會讓身體失溫,選址一定是河谷、山谷這些能擋風的位置,日光不太猛亦不可暗淡,亦要近河溪,牠們雖然不進食,但需要喝水」。本港斑蝶的過冬地點主要在屯門小冷水、港島深水灣及大嶼山數個地點。
群居樹枝 除喝水外靜止不動
斑蝶在過冬初期,約9、10月時會瘋狂採集花蜜,為身體儲備能量,到了11、12月寒冬,便會在樹枝上休息,除了喝水,其餘時間靜止不動,避免浪費體能。牠們喜歡棲息於較矮小的樹木上,同種會密集地群居,一個群落動輒有數百隻斑蝶。這對捕獵者能起警示作用,威嚇對方不要靠近,其次乃風吹雨打時,能互相遮擋,保護同種。若大家心水清,2018年渣打銀行的新鈔票系列,50元鈔票的主角正是藍點紫斑蝶,寓意港人團結,在嚴寒天氣中靠攏在一起,抵禦外在挑戰。
美麗有毒 壽命長達半年
本港260多種蝴蝶中,只有斑蝶及某幾種灰蝶擁有越冬習性。其餘品種的蝴蝶一般只有數周壽命,到了冬天都會因熬不過寒冬而死亡,只留下能抵禦低溫的蝴蝶蛹,於春天再生。臨近冬天出生的斑蝶壽命亦特別長,一般斑蝶成蟲只有數周壽命,但冬天的斑蝶彷彿知道身負重任,壽命可長達5至6個月,待成功度過冬天,交配繁殖後才會死亡。
斑蝶有自身的防衛機制,所有斑蝶皆含有毒性,倚靠身上獨特的斑紋警示捕獵者。單家驊指斑蝶一生都是有毒的,斑蝶幼蟲只會進食有毒植物,而牠們所結的蛹亦含有毒性,蛹身花紋突出,印證大自然愈鮮艷愈有毒的道理。斑蝶按斑紋分為老虎型及烏鴉型兩類,老虎型的對比色強烈如老虎斑紋,烏鴉型的翼面則擁有折光,如雷射標籤般呈反光效果,「話你知我有毒,唔好食我。捕獵者會知道這是警誡色,例如雀仔特別怕折光,唔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