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當南極熱過香港 企鵝何去從?

文章日期:2020年02月16日

【明報專訊】最近都被疫情消息壓得喘不過氣吧,今次帶大家行開吓,忘記這個世界,到南極聽聽企鵝與人類的故事。

在一望無際的冰川下着陸,企鵝群左搖右擺地走過來檢查人類的飛機、營帳,儼如海關審查,原來企鵝智商有如六歲人類。

夜裏,威德爾海豹睡覺時會唱歌,就像人類會扯鼻鼾,發出高低縈繞的「之」聲與「渥之渥之」電音,猶如置身Disco派對。

但牠們正面對氣候暖化的威脅,南極半島北端西摩島(Seymour Island)在本月九日錄得20.75℃破紀錄高溫,熱過香港當日溫度。

港產極地探險隊長張偉賢剛在上月底才到過南極,嘆一年熱過一年。究竟氣候變化對南極帶來什麼影響?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氣候變化對南極5影響

全球暖得最快之地

張偉賢二○○七年首次踏足南極,至今有超過一千日極地生活經驗,見證着南極如何受氣候變化影響。他表示只有每年十一月至三月,即南極夏天,才適合人類到訪。他最近一次到訪南極是一月十七至二十七日,帶領約四十名上海和廣州學生到南極半島做科學普查,除觀察動物生態,還採集冰芯與海水樣本。

當時,他量度到氣溫16.4℃,「今年真的好熱,可以穿著短袖T恤在戶外工作,一年比一年熱,以前是零下幾度」。但他強調在南極不同位置量度氣溫的結果可以很不一樣,例如將溫度計置於石頭旁邊必然高溫,因為南極石頭是黑色的,但放在白雪上則低溫很多,「但無論怎樣計算,公認的科學研究結果是南極半島是全世界暖得最快的地方」。

磷蝦少八成 企鵝難搵食

氣溫上升令南極海水變暖,原先可供磷蝦匿藏和棲息的海冰亦急速融化,嚴重影響南極食物鏈,「磷蝦是南極食物鏈的底層,無磷蝦就無企鵝,無企鵝就無虎鯨,摧毁整個南極生態系統」。

二○一六年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研究發現,過去四十年南極部分海域錄得的磷蝦數目大跌八成,相信是海水變暖所致。

浮游生物極速繁殖

海水升溫令磷蝦數目下跌的同時,卻令浮游生物海樽(Salp)大量繁衍,張偉賢說十年前從沒見過南極有海樽,現在卻比目皆是。

海樽身體如水母般呈透明膠質,張偉賢說海樽的尺寸和模樣就像安全套,「企鵝不會吃這種浮游生物,因為好多水分,吃了一大堆下肚又沒有營養。而且沒有天敵,只有海龜會吃牠,但如果南極海水暖到連海龜都生存到的話,這個世界玩完」。

頰帶企鵝半世紀少逾半

網上不時看到數隻企鵝擠在一小塊冰塊上,好像快要跌落海的照片,令人心生憐惜。但張偉賢說他沒有親身見過因冰川融化或缺糧餓死的企鵝。縱使某些企鵝物種,例如阿德利企鵝和巴布亞企鵝(又名白眉企鵝)在部分地區的數量上升,但由於氣候暖化令磷蝦繁殖率下跌,整體而言企鵝數量是下降。

美國鳥類學家Noah Strycker與科學家在今年一月,於南極半島北部象島(Elephant Island)數算頰帶企鵝(Chinstrap Penguin)數目,發現頰帶企鵝數量在五十年間銳減56%,跌至只有52,786對繁殖企鵝,而一九七一年調查則有逾12.2萬對,相信數量減少和氣候變化有關。

暴風雪增加 遍地企鵝屍

天氣變暖累積能量,南極出現暴風雪的日子愈來愈多。有一年張偉賢帶領中央電視台到南極內陸拍攝帝企鵝繁殖,正正遇上暴風雪,風速至少每小時八十公里,兩日間累積兩米深的積雪。因天氣太壞,飛機不能起飛,原本五天的行程延長至一個月。他記得當時有八成帝企鵝BB無法在暴風雪下生存,屍骸遍地。

一行十一人除了要面對糧食不足、厚雪或會引致駐紮地冰裂的安全隱憂,更要處理團隊人員感到孤立無援的心理壓力,「最近的醫院要飛四小時,如果飛機飛得到的話。最近的補給站要步行十日,所以是無人幫到你的」。

嘆亞洲國家未有行動

張偉賢認為人為因素只是導致全球暖化的一小部分原因,主因是大自然的自我調節機制。「地球歷史中,不斷在冰河時期和熱帶時期間切換,由於我們剛剛離開冰河時期,將會進入恆溫時期,因此地球氣溫會慢慢上升。」在地球約五十億年歷史裏,相信至少出現過五次冰河時期。

他強調人類活在大自然系統之中,人類行為必然影響大自然,因此不值得再花時間討論是否人為令全球暖化或人類要承擔多少責任,「現在再說開少些冷氣、駕少些私家車已經太遲」。他認為現在更重要的任務是承認地球必然會愈來愈熱、海平面必然上升的事實,然後使用更高的科技和思維角度想出應對方法。

「歐美國家有白皮書詳述如何應對氣候變異,模擬將來南北土地會變成怎樣,如何影響人民生活,從而提出遷移居民等政策。」他慨嘆反觀亞洲無國家就未來氣候變化作出預測和行動,他建議香港人可以先從實施真正的海水化淡、幫助回收事業等行動入手。

南極對人類3大意義

張偉賢提出南極對人類的三大意義,一是景觀,南極最美的地方就是無人干預、最原始、純淨的大自然生態系統,中文稱為天堂,西方稱之荒野(wilderness)。「南極其實擁有全球91%的冰,而全球86%的淡水都儲存在南極,所以親眼見到,嘩,真係好誇張,那個宏偉的程度,好難形容得到,感覺到人的細和世界的大。」

第二,南極是可以促成各國通力合作的平台。南極是全球唯一沒有任何國家擁有的地方,所有地球人都是南極的擁有者。1820年英國等多支探險隊先後聲稱發現南極,各國獵人其後到南極打獵野生動物。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通過《南極條約》,凍結各國對南極的領土主權要求,規定南極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以作科學研究,因此南極屬於全人類。「南極是唯一一處,不同各國科學家可以一起合作,發展出共享的合作模式和系統,可以說是類似南極版的聯合國。」

第三是探索精神。人類發現南極大陸只有約二百年,對南極的認識仍然相當匱乏,「而人類是需要多一些勇氣去發現新的東西。我們香港年輕人缺少勇氣、想像力和行動力,南極就正正recall我們人類應該不斷用好奇心探索」。

極地旅遊 有破壞有保育

他認同極地旅遊會破壞當地生態,因為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垃圾和碳足迹,但他認為適度旅遊和選擇對生態友善的郵輪營運商,有助人們保育南北極生態。「你要了解多一點兩極,產生人類和兩極的關係,才會珍惜這個地方,繼而告訴別人這個地方有幾重要。」他亦指出南極約2%面積每年有四萬旅客到訪,而其餘98%南極內陸地方每年只有約五百名旅客,只有具豐富資源的有錢人和科學家才有能力前往。他認為香港人如果想救救南極,首先要回歸根本重新聯繫大自然,首先要學會享受你家樓下的公園。

有王企鵝 有帝企鵝 世上無皇帝企鵝?

皇企鵝?帝企鵝?傻傻分不清楚。張偉賢就解釋世界上沒有一種企鵝叫皇帝企鵝,只有王企鵝(King Penguin)和帝企鵝(Emperor Penguin)。王企鵝和帝企鵝是兩種不同品種,王企鵝主要在南極外圍生活,而帝企鵝就在南極內陸生活,帝企鵝更是現存世上體積最大的企鵝。

成年王企鵝頸部有明顯的橙黃色逗號,幼年王企鵝則全身啡色。而成年帝企鵝頸部是漸變的橙黃色,幼年帝企鵝則是灰色,電影《踢躂小企鵝》講述的就是帝企鵝故事。不過,由於華語地區會將王企鵝譯作國王企鵝、帝企鵝譯作皇帝企鵝,因此常被混淆。

冷知識:南極飛行難 要靠好天氣

張偉賢有私人飛機駕駛執照,但不曾嘗試冒險在極地飛行。他說在南極飛行非常困難,首先空域缺少衛星,GPS定位並不準確。第二,南極磁點,即指南針南方,並不是地理上的南極點,而南極磁點經常改變。第三是極地的天氣轉變大,因此要靠飛機師目視飛行,不能夠依靠儀器,所以一定要好好天氣才能成行。

威德爾海豹歌聲bit.ly/2SICFEl

文 // 彭麗芳

圖 // 受訪者提供

編輯 // 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