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換食宿 簡樸走天涯 善心旅人 「義」式深度遊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19日

【明報專訊】香港人熱愛旅遊,但大多是購物美食團,或靚人靚景攝影團。大家又有否想過可以像Jody Tam般,以義務工作換取食宿,在異地過簡樸生活,與當地人深入交流,甚至幫助有需要的弱勢社群,享受不一樣的旅遊體驗?

在香港長大的Jody,大學於美國加州修讀經濟,畢業回港後5年,曾做過公關、地產及活動統籌等工作,雖然能掙取穩定收入,卻沒有滿足感。「記得在我最迷惘之時,有位歐洲朋友來港探望我,他問我:『你似乎擁有很多,為何卻不太開心?』這讓我反思自己的生活,到了2016年,我便決定到西班牙遊學,讓自己放放假之餘,也尋找另類生活方式的可能。」

Jody邊學西班牙語邊旅遊,生活比香港過得簡單,卻很開心。「我覺得大城市的生活很精彩,但我發現自己原來更喜歡簡單、簡樸的生活,不要太忙碌,要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在港一直有做義工的Jody,嘗試在網上聯絡一些小型慈善機構,希望可在當地投身義務工作,「有不少NGO需要義工,並會提供三餐和住宿,就像working holiday般。我覺得這樣的旅遊方式很好,一來可幫助當地的弱勢社群,亦因此跟當地人有更深入的交流,能體驗一般旅遊不能體驗的經歷」。這樣的生活,Jody一過便是兩年。

旅居中美洲 兒童中心教英文電腦

發現自己愛上旅居,每天都接觸新鮮事物的Jody,在完成西班牙之旅後,下一站到中美洲。「當時和朋友買了一架旅遊車,總共花了1年時間遊歷中美洲各個國家。每到一個城市,我們便會上網尋找需要義工的機構,主要會找些比較小型的機構去服務,因為他們資源少,難以招募義工,更需要我們的幫助。」Jody多數會到兒童中心教英文和電腦,又或為NGO提供技術支援,教他們如何宣傳和籌款。

這段義務工作經歷,對Jody影響很深。「以前在香港試過探訪獨居長者和教南亞裔小朋友英文,但來到中美洲那些偏遠地區,了解到當地的弱勢社群生活更加艱難。我很難忘遇到一個16歲的學生,他知道我們會義務教英文時,竟每日花3小時搭巴士來學習,這份上進心真的令我很感動。後來,他考到當地最好的大學的電腦工程系,但因為經濟問題,最後只可以選擇留在家鄉的大學讀旅遊。他卻沒有放棄,告訴我他會努力儲錢,希望能夠考取獎學金到英國再進修。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很努力奮發,但仍欠一個機會,我很想可以幫助他們。」

籌集善款交NGO 不收行政費

今年初受疫情影響,Jody結束旅居生活回港。「我好想也能為香港做點事情,疫情初期曾派口罩給老人家和清潔工,但後來當政府宣布現金發放計劃,向大家發放1萬元時,我便想到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多,鼓勵大家將部分現金捐給本土社區的草根階層,讓有需要的人能獲得更多援助。」

Jody和中學同學Cham很快便向朋友和一些小型公司籌得5位數字的款項,成立Payout Giveback籌款計劃,「我們有一個網上平台,上面放了合作的4個NGO,包括婦女動力基金、Love 21、ImpactHK及小彬紀念基金會的短片簡介,方便大家了解想捐助的機構。網站的版面也會有不同的捐款選項,只要按想捐贈的銀碼,之後便可以像平時網購般付款,程序簡易方便。我們會將善款百分百交到NGO手上,不會收取任何行政費用。整個計劃預計會到8月尾才完結」。

■(籌款網址:payoutgiveback.com

文:Sabrina Au

編輯/ 林曉慧

美術/謝偉豪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