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現場:強檢十日知結果

文章日期:2022年02月27日

【明報專訊】朋友傳來訊息:「噚晚喊咗好耐,我排除唔到我個仔因為強檢而中招,

佢見得最多人就係強檢,然後中咗又唔知,全家都中埋。細路唔應該咁樣去冒風險,我好想講到呢樣嘢,佢哋無辜㗎。」

她是一個憤怒、憂心,又無助的媽媽,急得找我這無業記者報料,希望提供更多資訊讓媽媽們知道,讓小朋友免於風險:「當你話清零係想保護社群,其實你的清零正正係傷害一班巿民……」

2月10日:第一次強檢

朋友一家收到強檢令,因為居住的大廈有一確診,所以一家四口和工人姐姐都要做病毒測試。他們五人早上駕車到九龍城、黃大仙四處巡,見各檢測中心都大排長龍,後來討論區有人說機場少人,於是在中午直駛機場。怎知道……

她落車後忍不住影了兩張相,目測估計要排四小時:「戶外要排隊,室內還要排多一輪。因為帶住小朋友,始終風險是太高,你睇張相,後面還有一堆蛇餅,所以好長㗎條龍!根本睇到都話唔得啦,畀錢(排快隊)啦。連平時慳的老公都唔反對,話畀啦畀啦。」

結果她們在機場做自費檢測,每人240元,一家便是1200元。但自費排快隊也要大約一小時,她尤其擔心室內多人侷促,雖然預防感染措施都做足,小朋友戴護目鏡,大人戴兩個口罩。擔憂的媽媽,望着兩個可愛的小朋友好奇地問東問西,為出街而興奮。

由於自費檢測,她們當晚已經收到結果,5人均為陰性。

2月14日:第二次強檢

她們變陣去撲樽仔做深喉唾液測試,爸爸和工人姐姐分別排隊三日,早上八時等九時開門,每人限領一個樽。最後在2月14日限期當日,儲齊5個樽,早上向柏立基普通科門診提交樣本。

2月16日:細仔出現病徵

早上,六歲細仔發燒,徘徊38至38.5℃。媽媽說:「都是低燒,佢仲攬住肚仔話肚痛肚痛。」她們立即做快速抗原測試,結果為陰性,之後看醫生估計只是過濾性病毒。翌日細仔已退燒,精神奕奕,再做快測結果也呈陰性。媽媽之後還在facebook搞笑地形容,兒子病時哭得像「後生女初戀俾仔飛咁,可憐到呢…心都痛埋」。她見兒子變「紮紮跳」才心安下來。(現在回望才知她心安得太早了……)

2月20日:大仔出現病徵

傍晚時分,大仔開始流鼻水和肚痛,沒有發燒,快速抗原測試結果為陰性。哥哥休息了幾小時後,晚上便起牀說肚餓,還好好胃口吃了兩碗飯,翌日起牀,快速抗原測試也是陰性。

2月21日:家人出現病徵

工人姐姐開始咳,媽媽開始喉嚨痛,但均病情輕微,全家的快速抗原測試結果均為陰性。一家人仍不以為意,亦差點要忘記早在2月14日提交的深喉唾液測試,仍未有結果。

2月23日:媽媽快測首次呈陽性

媽媽為保障家人,每天也會做快速抗原測試,直至2月23日,喉嚨已經不痛了,她赫然發現自己快測陽性了。然後姐姐的快測也呈陽性,其餘人為陰性。 她們馬上安排做核酸測試, 結果媽媽、姐姐、兩個小朋友,四人都確診了,只有爸爸陰性無確診。

媽媽說那天又擔心又自責,她懷疑自己傳染了家人:「你知媽咪最擔心是惹到個仔……」她思前想後,思考自己做盡預防感染措施,回家一定沖涼洗衫,厚的褸不洗也放戶外,一家大人打齊三針。她說,大仔小時候曾心臟有事,她一直很努力保護小朋友,很少外出,出外必戴護目鏡,短時間,不去廁所。她不斷左思右想。

2月24日:相隔10日收檢測結果

早上收到SMS,一家四口的深喉唾液測試均為陰性,但奇怪地,仍未有細仔的結果。至晚上十時多,相隔足足10日,收到細仔「2019 冠狀病毒檢測結果為初步陽性」的結果。SMS訊息還寫着:「務請及時提交(表格),以免延遲處理。」也太諷刺了吧。

媽媽說:「好唔開心,那一晚都喺到喊。原來細仔一早確診我唔知,第一是快速抗原測試無顯示到,第二明明做咗一個敏感較高的核酸測試(深喉唾液),從來無人通知我結果。」她覺得一切可以避免,如果及早知道細仔確診,可能大仔、工人姐姐和她自己都不會染疫,大家也太無辜了。

第二個令她痛心的問題是,細仔怎樣染疫?2月10日在機場排隊強檢為陰性,2月14日卻確診了。她說:「如果我個仔唔使去強檢,唔使暴露喺咁高危的環境,我唔覺得佢會確診。佢嗰段時間,在潛伏期去過最高危的地方,見得最多人的地方,就係呢到。我好唔開心。我知道無得返轉頭,但點解會咁?」

強檢變感染?

她一口氣激動地說:「我們屋企係好配合防疫策略。你叫我強檢,我又去;你叫我打針,我全家打晒三針,結果都中招,就是因為佢政策上的失誤。我覺得失誤都唔係,唔知點講……根本佢的政策係害返巿民,當你話清零係想保護社群,其實你的清零正正係傷害一班巿民。你叫人唔好見面,但你又叫九萬幾人出來排隊?你要記住啲人排隊唔除口罩,但佢撩鼻是除口罩,有啲地方仲係室內,佢入面的通風換氣率係幾多?佢有幾確保到巿民的健康?你無,你憑咩叫巿民去排隊?佢於心何忍?仲要中咗唔話你知,成件事真係荒謬到極致。」

她再一口氣說:「太離譜了,你無能力去做,你無諗好後續,就一味叫人排隊?搞到全民都咁辛苦。你憑咩叫人去做強檢?你係令我所有小朋友暴露在極高風險,然後不負責任地不通知我。然後你下個月仲要我帶佢哋出去一次?」

她的憤怒和心痛在電話中撲面而來,但我認為她的確提出了三個合埋疑問:一、細仔是否在排隊強檢時被感染?二、延遲10日才通報是否令疫情擴散?三、為何快速抗原測試不準確?

我把朋友一家強檢的時序和情况向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和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查詢。兩位專家認為,細仔是「有可能」排隊強檢時被感染,但實情始終難以確定,不過當天強檢令小朋友見很多人,較長時間暴露於風險中,加上Omicron潛伏期中位數約3天,2月10日感染,2月14日驗出是有此可能性。

第三世界出報告的滯後情况

對於10日才通報結果,兩位專家均認同是太遲,已連累家人染疫。何栢良更認為檢測基本上係無用, 是「浪費人力物力」。他星期五早上在電台節目中已指檢測結果太慢 ,形容為「第三世界出報告的滯後情况」,所以根據世衛,首要方法是轉用快速抗原測試代替。

不知道是否何栢良成功爭取,政府星期五晚亦出稿,承認大量樣本有待檢測,有沉重壓力,情况不理想,指出「特區政府得到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已經購入大量快速測試套裝。有鑑於此,政府決定以風險為本為原則,由今日起修訂強制檢測策略」,包括向高傳染風險地點的員工居民派發快速測試套裝,取代以往的強制檢測,以及承認快速測試結果,毋須再經核酸檢測確認便可作醫療或隔離跟進。

以上措施相信大大避免巿民排隊的痛苦和染疫風險,只是三月的七百萬人強檢未知會否隨之改變,毋須每日百萬人到採樣站排隊檢測。新聞稿末段只寫道:「特區政府會繼續用好中央支持,奮力遏制疫情,致力保障每位香港市民健康。政府會持續提升檢測能力,適時審視檢測服務優次,以期為市民提供最適切的支援,一起克服疫情帶來的挑戰。」

為何快速抗原測試不準確?

至於為何快測不準確,許樹昌解釋快速抗原測試的敏感度只有大約八成,驗不到病毒量低的個案,有機會出現假陰性。但低病毒量仍有一定傳播力,可能是開始康復,亦可能是開始發病。他認為購買快速抗原測試,要起碼有一個國家認證,如歐盟、美國或中國,以及參考政府防疫網站的清單購買。

何栢良醫生指要準確採樣才能減少誤差,第一要留意採樣棒前端的毛毛採樣棉,需完全放入鼻孔,要接觸到鼻黏膜,然後把採樣棉自轉,轉五至十下,大約五至十秒,用同一採樣拭子在另一邊鼻孔重複採樣。拭子浸藥水時,要確保採樣拭子完全浸透,可打斜樽仔或旋轉十至二十次,確保樣本完全釋放到藥水裏。

當然準確採樣都不能避免抗原測試敏感度不足的問題,不過在「第三世界」的延誤情况下,快測是一個權宜的輔助工具。無奈這輔助工具幫不到我的朋友,甚至令她掉以輕心了。

公民社會自救

朋友一家現在家隔離,一切安好,仍未收到衛生署跟進電話。唯一沒確診的爸爸成為家庭中的「倖存者」,他晚上做廳長睡覺,日間在露台飲食,也有點激動,搶過電話來問我這無業記者,為何家庭中的「倖存者」沒有獲跟進?為何沒有防疫包或安排隔離?為何讓他「自生自滅」?

太多問題了,我也不懂解答。我這無業記者經常收到朋友報料。在明愛醫院的病牀未排到戶外時,有急症室醫生已心急如焚,但找不到傳媒報道。實在懷念舊時,傳媒百家爭鳴多元聲音,專題直擊調查報道深入分析,公民社會自救,大量IT狗已製作疫情資訊網頁,不同醫療團體工會已積極發聲。那才是我們一起打仗。

後記:

寫文後我發夢見到朋友因疫情被困高牆,不獲探訪,但他安然地讀書生活,為讀到一本好書快樂,為洗刷了廁所萬年跡感到滿足。天氣冷,我們尤其記掛他們,祝福他們。

(本網刊出的文章及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鄭思思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利永倫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