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s of seeing:游走深水埗 雜亂中畫出SEN童心

文章日期:2023年07月16日

【明報專訊】由HASS Lab策劃的「MIKI HO 人人畫社」展覽以3部分構成:本地年輕藝術家MIKI HO、深水埗、SEN(特殊教育需要)。Miki曾有SEN學童的教學經驗,又游走過深水埗社區,發現兩者與自己的作品都有着「亂中有序」的特點。雜亂只是了解不足下的表象,細看之下會看見活力與希望。

深‧水‧埗

混亂與秩序並存 連結藝術創作

Miki本身並非深水埗地膽,與許多香港人一樣,以前到訪都是帶有目的,「買布做藝術品,或者要買某些電子器材就會去鴨寮街。多數買完嘢就走,或者去cafe然後就走」。為籌備展覽,她在兩個月內不時游走深水埗,以觀察員的眼睛細看社區。深水埗雜亂、帶些少危險的感覺依舊,不過Miki更看見置身其中的人。「我很喜歡看買賣和熱鬧的景况,可以觀察到人們交流或者他們的姿勢。」夜墟的熱鬧氣氛尤其吸引,於是晚上的鴨寮街至大南街路段成為她重點觀察範圍。

她從旁觀察,並以寫生和拍照記錄畫面,成為創作素材。透過人們之間的互動,Miki發現深水埗與自己創作的連結——混亂與秩序並存。「夜晚那種雜(亂)就是有人鬧交,連唐狗都追來追去,真的很混亂,但同場又有小朋友。很亂中有序,我覺得與我的畫好似。」Miki 2018年創作紙本插畫《香港遊樂場》,參考香港歷史上真實出現過的兒童遊樂場,畫出公共空間之中的眾生相。畫面密麻且充滿活力,像是Miki夜墟所見,「同時發生很多事情,很和諧地在畫面上共生」。

街頭系列 展現社區微細處

此外,Miki亦在深水埗其他角落發現有趣景象,例如走過店舖,有店主會在對出欄杆放水樽插花;路上又會出現許多椅子,象徵着某些人的地盤所在。Miki饒有趣味地看着,「從花和椅子,會看到深水埗居民怎樣在這個地方畫地盤,就是用自己的方法,佔據一些公共空間」。把景象記入腦海,Miki創作出「深水埗街頭」系列,以粗大飽滿、卻不失靈活的線條,展現社區中人們的小舉動。

夜墟並不合法,食環署人員時而到場驅趕。即使各攤檔長期處於「無王管」狀態,卻有種潛在的默契。展場樓梯底下放置「地攤小世界」,生活必需與非必需品應有盡有。地上物件都是從深水埗的地攤選購回來,經過噴白,再組裝成攤檔。Miki希望讓觀眾有更多想像空間,「(看着)全白色,你可以想一下它本身是什麼顏色」。觀眾拿起物件,會發現他們各自帶有「影子」。這是Miki的想像世界,看着每件物件外形而畫出來。有趣的是,大部分物件是由參與策展的本地藝術家白雙全,與團隊其他成員從夜墟購買,有些連Miki都沒有看過真實樣貌。

一個夜墟 各種解讀

這種尋寶的樂趣,與Miki游走夜墟時的感受相似,「一雙拖鞋,你會聯想誰人穿過?為什麼又會丟掉、又會拿出來賣?可能每件物品都有故事」。白雙全以120元把一個攤檔的貨品掃光,成為「地攤小世界」的一部分。檔主是一位獨居的七旬婆婆,查問之下,原來她賣給白的貨品從印巴裔朋友取得,「你看到這種混雜,但之間互相搵位、適應大家,然後互相幫助,都頗有深水埗那種精神」。同一個社區之中,背景各異的人生活着,彼此的生活態度和而不同。Miki與朋友一同行走夜墟,會覺得很好玩、很新奇;但獨自一人時,她卻會強烈感受到貧富懸殊,「負面一點說,其實是很窮的狀態,但是你看到人們很享受那種尋寶感,有兩種態度在裏面」。深水埗的各個面向都是真實的,對於這個社區,並不只有一種解讀。

S‧E‧N

SEN學童啟發創作

同一種思維,放在SEN學童身上都適用。談到展覽的緣起,其實是與展場盡頭、佔據一整幅牆的《探索地圖》有關。白雙全和Miki曾參與香港小童群益會賽馬會「藝術有SENse」計劃,協助策劃以視覺藝術介入SEN服務的課程。Miki近距離觀察藝術家與SEN學童上課的場景,並在《探索地圖》中描繪一眾參加者生動的反應。SEN小朋友在堂上跑來跑去,很容易被誤會為頑皮。亂中有序,他們的規律是什麼呢?Miki想起與他們以泥巴創作時,有人喜歡使用濕潤的泥,有人傾向泥巴硬一點,其實是隨心而行。白雙全舉例,過度活躍症的小朋友會跑來跑去,「為什麼他喜歡跑呢?因為跑完之後,整個人調節了。他體驗到自己身體的需要去調節,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再去發展成我們的創作。」藝術給予SEN學童一種方法,讓他們發揮自己的世界。外人明白他們的定律之後,亦能有所得着。

計劃去年完結之後,白雙全與團隊不希望止步於此,「我們的概念是SEN小朋友、藝術家之間的交流,可以產生一些新的東西出來。」他們想把精神延續,讓公眾看到兩者交流的過程。在德天社會企業創辦人霍啟剛的支持下,最終得以在The Bridge+展出《探索地圖》。眼見場地尚餘空間,Miki與策展團隊決定在展覽中加入新的創作,於是開始構思主題。展場坐落的深水埗是自然而然的選擇,「有時候藝術這樣空降在一個地方,好似好離地。如果做番跟這個地方相關的東西會比較好」。

探‧索‧風‧格

擺脫具象表達 觀察化為抽象符號

串連深水埗和SEN,全憑MIKI HO的作品。白雙全之所以認識這位年輕藝術家,是看到她2018年的插畫作品,包括今次展出的《香港遊樂場》。「那時候看到就覺得,嘩這麼有趣,我已經很喜歡她的畫,覺得她的世界裏面有很多動力,很豐富。」環觀展場,MIKI HO所有作品都是黑白色。白雙全認為,Miki善於運用這兩種最純粹的色彩,預留空間讓觀眾代入。「本身裏面的世界已經很豐富,如果再有顏色,眼睛會很攰。反而黑白,其實退一步,你看的時候有一種和諧的感覺。」眼前人物雖僅以黑色線條勾勒,卻憑着生動的動作和表情躍在紙上,腦海中甚至自然為他們填上顏色。

Miki的作品並沒有強烈的自我風格,藝術家像是隱身於畫作之後,讓描繪的對象成為主角。簡單的線條雖則帶有親和力,不過白雙全說亦容易讓特色被淹沒,「有一個畫家用同樣筆觸畫,其實很容易好似」。他寄語這位年輕藝術家要不斷發掘,所以「深水埗街頭」系列正是Miki一次大膽嘗試,力求探索個人風格。

Miki指以往創作插畫,都會圍繞故事和人物,「我想試吓去除故事、去除人物的時候,純粹排列幾何圖形,我會怎麼做?」比對以往的插畫與今次新展出的「深水埗街頭」系列,後者部分作品試圖擺脫較具象的表達。簡練筆觸、黑白運用不變,但Miki這次把對深水埗的觀察化作抽象符號。兩幅恍似圖騰的作品是受夜墟檔主啟發,「他們會將雜物堆出來,好像垃圾堆一樣,但你會看到有些人有自己的美學執著,會很仔細地排列。然後(從中)我又看到一些SEN的影子」。SEN之一的自閉症患者會傾向重複排列物品,剛好與檔主的執著相呼應。Miki把這種特質放在作品之中,串連展覽的兩大部分。

另一嘗試是在畫中加入文字,Miki說並非刻意為之,而是創作期間忽發奇想,「中文的橫直撇捺這些筆畫,也很像圖形本身的形態,我覺得可以放進去」。觀賞「深水埗街頭」系列,會發現Miki把「你」、「自」、「nice」等字融入其他線條之中,加強活潑的感覺。

人‧人‧畫‧社

所有公仔都在笑

白雙全記得為展覽命名時,很早已經蹦出「人人」的概念,因為Miki的作品確實有很多人物。最終取名「MIKI HO 人人畫社」,「就是在形容MIKI HO那些畫,人人就是她畫的社會,而她教我們每個人一起去畫那個社會」。他堅持在「人人畫社」之前亦要加入「MIKI HO」,因為她畫的社會有其獨特,呈現一個有希望和快樂的社會,「所有公仔其實都在笑,連神像都在笑。所以她眼睛看的世界,其實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這個其實和我們對SEN的世界,信念很相似」。與其放大負面標籤,倒不如看見SEN小朋友的特質,便會發現如同深水埗,混雜且富有特色。

Miki的創作之中,人們看似擠擁,但容許觀眾想像的空間龐大。被問到希望觀者有何感受,白雙全這樣回答:「我希望他們看的過程中覺得自己有份。看畫的過程中,他不是在看別人,而是找到自己出來。」

「MIKI HO 人人畫社」展覽

日期:即日至8月30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6:00

地點:深水埗鴨寮街82及84號The Bridge+人文藝術空間

文˙ 朱令筠

{ 圖 } 黃志東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