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文學‧聖誕節、烏克蘭故事與俄國短篇小說

文章日期:2023年12月24日

【明報專訊】又到聖誕節,天氣突然變得寒冷,但我們從平安夜的歌聲中找到一點內心的溫暖。

聖誕節與文學是一個不小的課題,相關的文學作品也不少。最著名的當數賀夫曼(E. T. A. Hoffmann)童話《胡桃夾子與老鼠王》(The Nutcracker and the Mouse King)、狄更斯的《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歐亨利(O. Henry)的〈賢人的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艾略特(T. S. Eliot)詩作〈三王來朝〉(Journey of the Magi)等等。

以下我們看看3個俄國短篇小說,分別是果戈里(Nikolai Gogol)的〈聖誕節前夜〉,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的〈聖誕樹和婚禮〉、〈在基督身邊過聖誕節的小男孩〉。3篇小說分別有滿濤、成時、臧仲倫的中譯本。

〈聖誕節前夜〉:

娶妻故事的政治諷刺

果戈里的身分比較獨特,拙文〈果戈理與舒夫真高:來自烏克蘭的兩種聲音〉(刊於《明報.星期日文學》2022年3月27日),提到果戈里的烏克蘭背景。

〈聖誕節前夜〉收錄在果戈里青年時期的小說集《狄康卡近鄉夜話》(Evenings on a Farm Near Dikanka),我曾經寫道:「狄康卡是烏克蘭地名,小說建基於烏克蘭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小說以刻劃烏克蘭人的浪漫故事為主,有的帶詩意及神秘色彩。」〈聖誕節前夜〉可視為烏克蘭短篇小說,撥入俄國文學作品也當然可以,畢竟當時的烏克蘭由俄羅斯帝國統治。

〈聖誕節前夜〉中,描寫烏克蘭狄康卡的聖誕節前夕,教善良人犯罪的魔鬼,偷走了月亮,藏在衣袋裏,誰都沒有注意到。魔鬼最恨鐵匠伐庫拉(Vakula),因為鐵匠敬神,為教堂畫聖徒畫像,令魔鬼驚慌失措。魔鬼要找鐵匠報仇。

這是魔鬼在世上的最後一夜,世界一片黑暗。哥薩克楚布的女兒奧克桑娜(Oksana),是美麗的姑娘,鐵匠一心追求她。奧克桑娜當眾宣告:「要是鐵匠伐庫拉能把皇后穿的鞋弄過來,當天就會嫁給他。」

鐵匠的母親莎洛哈有很多追求者,一個個都來找她,魔鬼藏身在小麻袋裏,接着她的客人不斷到來,他們都不想碰見其他人,於是村長、教會執事和喬布都藏在兩個大麻袋裏。她的兒子鐵匠伐庫拉回來,將麻袋拿走,他把兩個大麻袋留在途中,只扛着小麻袋找巴秋克(Patsyuk)。伐庫拉請巴秋克告訴自己找到魔鬼的方法,以助追求奧克桑娜。

突然,魔鬼跳出麻袋,魔鬼想自己快要報仇成功,最虔信的人都落在自己手裏,魔鬼要與鐵匠簽合同,想不到鐵匠一把抓住他的尾巴,用畫十字令魔鬼降伏在地上,於是魔鬼同意幫鐵匠上聖彼得堡找女皇。

魔鬼和鐵匠升上天空,來到著名的京城,跟隨從謝奇來的查波羅什人(即烏克蘭的聶伯河下游一帶的哥薩克人,謝奇是他們的自治組織),覲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 II),他們拜倒在地上,向女皇叩駕。一個查波羅什人以謙卑的說話,表明他們對女皇的忠誠。

女皇十分滿意,就賜給鐵匠一雙最貴重的鑲金鞋子。鐵匠得到女皇的鞋,命令魔鬼帶他飛行回家,「人類的敵人本來打算欺騙、引誘和愚弄別人,結果倒被人愚弄了」。

最終,鐵匠娶到奧克桑娜。故事有個尾聲,一位主教曾經過狄康卡,他看見一所漂亮的房子,門上畫上哥薩克人畫像,正是鐵匠伐庫拉的家。另外,鐵匠為教堂做了一幅畫,畫的正是地獄裏的魔鬼。

〈聖誕節前夜〉很簡單,有民間色彩,頗有諧趣,內容上是虔信的人與魔鬼之爭,最終邪不能勝正,善惡分明,但藝術上不能與果戈里後來的《彼得堡故事》(Petersburg Tales)作品相比。

〈聖誕節前夜〉呈現了當時俄烏之間的權力對比,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權力中心的象徵,而鐵匠伐庫拉代表了邊緣的烏克蘭子民。但這篇小說並非投誠之作,翻閱E. M. Bojanowska的Nikolai Gogol: Between Ukrainian and Russian Nationalism,我們才知道果戈里的這個作品,充滿諷刺筆法,聖彼得堡在小說中顯得異常邪惡,突出了俄羅斯的惡魔形象。哥薩克人對女皇拜倒地上這種幼稚行為和奴性,似乎充滿了諷刺。

至於一個查波羅什人謙卑的奏請,E. M. Bojanowska理解為:「這也許是書中最公然的政治時刻,也是最直接反映實際歷史現實的時刻:俄羅斯人摧毁了烏克蘭自治的最後殘餘,也就是謝奇共和國(Sich republic)。在謝奇哥薩克的幫助下,贏得1769至1774年的克里米亞戰事後,俄羅斯人尋求直接、自由地進入他們的新領土,而謝奇就在路途之上。1775年,根據葉卡捷琳娜的命令,從克里米亞返回的俄羅斯軍隊,奸詐地襲擊了毫無戒心的謝奇,隨後倖存的查波羅什人被監禁、驅散或流放到哈薩克草原。」

故事中,鐵匠得到奧克桑娜。歷史中,查波羅什人在俄土戰爭中,幫助俄國吞併克里米亞,最終卻要面對殘酷的歷史發展,成為烏克蘭獨立的一道舊日痕迹。

〈聖誕樹和婚禮〉:

娶妻故事的階級諷刺

果戈里之後,俄國出現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3位小說大師,以下就談談陀思妥耶夫斯基兩個以聖誕節為背景的短篇小說,一是〈聖誕樹和婚禮〉,另一是〈在基督身邊過聖誕節的小男孩〉。

〈聖誕樹和婚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48年發表的短篇小說,屬於早年之作,副題是「摘自一個不相識的人的手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是《窮人》(Poor Folk),於1846年1月15日發表,並取得成功,批評家涅克拉索夫(Nikolay Nekrasov)閱讀《窮人》的手稿後說:「新的果戈里出現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窮人》奠定了關懷低下貧窮階層的寫作方向,〈聖誕樹和婚禮〉也不例外。

最出色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當數約瑟夫弗蘭克(Joseph Frank)的5卷本大作,第一卷《反叛的種子,1821-1849》(Dostoevsky: The Seeds of Revolt, 1821-1849)提到:「這位敘述者的唯一特點是目光敏銳,他以諷刺性的超然姿態觀察着這個世界的種種不合理現象;在他露面於其中的小說裏,最重要的當屬〈聖誕樹和婚禮〉。」

〈聖誕樹和婚禮〉是敘述者或觀察者的手記,從他的敘述中,我們知道5年前的除夕,有一場兒童晚會,主人是一位商界名人,他請了一些人參加,包括不相干的敘述者。敘述者首先注意的是一個瘦長個子,只是因為他帶了一封介紹信見晚會主人,就身在其中,一直在那裏。

孩子堅決不願學那些大人,孩子把聖誕樹上的糖果搶光,每個孩子都根據父母的社會等級收到禮物,等級愈低,禮物價值也愈低。富商的11歲女兒得到了最貴重的公仔,而最後,一名窮寡婦家庭教師的兒子,就收到沒有圖畫和裝飾的故事書。

敘述者真正注意和觀察的人物,是貴賓尤利安.馬斯塔科維奇(Julian Mastakovich,他是小說中唯一有名有姓的角色),以及富商的11歲女兒,還有窮寡婦的兒子。富商的女兒和窮寡婦的兒子,沒有階級觀念,玩得投契。

馬斯塔科維奇知道富商預備了30萬盧布的嫁妝費,給11歲的女兒,計上年利,5年後是50萬盧布。於是他走近女孩,吻她的腦袋,女孩嚇怕了。馬斯塔科維奇又沉不住氣,驅趕窮寡婦的兒子。

馬斯塔科維奇對窮寡婦的兒子生氣,晚會主人請求他幫助這個窮孩子,當然不願意。反之,馬斯塔科維奇向晚會主人的妻子面前獻殷勤,意在得到小女孩,以及小女孩代表的巨額嫁妝費。

小說最後的場景回到目前。敘述者走過一座教堂時,他看到一場婚禮。當然是馬斯塔科維奇娶到當年的小女孩。敘述者注意到她的美麗、她的鬱鬱不歡,但是,「依然可以看出最初的童稚的天真無邪的容顏,似乎有什麼稚氣到了極點的、沒有定型的、年輕的東西在默默無言地為自己懇求哀憐」。

敘述者隨後聽到人們討論,一如馬斯塔科維奇之前計算的那樣,女孩的嫁妝正是50萬盧布。敘述者一邊走,一邊想他計算得真精明。

〈聖誕樹和婚禮〉的重點不是聖誕節和聖誕樹,而是一場唯利是圖者設計的婚姻,還有小孩子沒有階級觀念的天真無邪。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敘述者的尖銳目光,配合諷刺的筆法,寫出利慾薰心的手段和結果。

小說發表翌年,1849年4月23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參與革命團體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以及當眾朗讀別林斯基(Vissarion Belinsky)給果戈里的信(這是被禁的),涉嫌反對沙皇而被捕,關押在防守嚴密的彼得保羅要塞。經過死刑遇赦、囚禁、流放、苦役、兵役,他的生活和創作,打開了另外的新一頁。

〈在基督身邊過聖誕節的小男孩〉:

兒童的現實悲劇

187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為《公民報》撰寫「作家日記」專欄,年底結束。後來,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編輯及發行月刊《作家日記》,第一期是1876年1月號,其中有個小故事〈在基督身邊過聖誕節的小男孩〉。

1875年聖誕節前,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街上拐角遇到大概7歲的乞討男孩。1875年12月26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女兒參加在聖彼得堡藝術家俱樂部舉行的兒童舞會。12月27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到聖彼得堡市郊的少年犯教養院訪問。這些就是〈在基督身邊過聖誕節的小男孩〉的現實基礎。

陀思妥耶夫斯基告訴我們,故事是他編出來的,但這事真的發生過,在聖誕節前夜,在一個大城市,一個可怕的大冷天。

男孩才6歲,或者更小,他在地下室醒來,伸手去摸摸母親,發現她像牆似的冷。他不知道母親死了。他走出大街,看到熱鬧城市的繁華街道。

男孩看見一場舞會,孩子在跳舞,小女孩很可愛。然後男孩走進食品店,一個女人把一戈比塞在男孩手裏,然後把他趕出去。男孩的手指冰凍,根本握不住硬幣。

男孩觀看玩偶演出,但他給一個大男孩打倒在地。男孩爬起身,跑進人家的院子。突然,他感到舒適、暖和。他聽到媽媽唱歌,一個低低的聲音邀他去參加聖誕晚會。男孩看到聖誕樹,還有其他穿得漂亮的孩子,大家一起跳舞,媽媽對他笑。

他從其他孩子口中知道這是「基督的聖誕晚會」,「基督每年都在這一天為人間沒有自己聖誕樹的小朋友舉行聖誕晚會」。其他遭受不幸已死的孩子也在場,孩子舞到哭泣的母親身邊,告訴她們不要哭,因為他們都感到幸福。

第二天早上,孩子和他母親冰凍的屍體被人發現,據說他們在天堂,在主上帝身邊相聚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他覺得孩子和他母親的死,是真有可能發生過的。至於基督的聖誕晚會,就不知道了。

批評家弗里德連傑爾(Gueorgui Friedländer)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現實主義》(Dostoevsky's Realism)一書中說:「這篇小說的全部激情正在於作家對社會不平等現象的抗議。」但在抗議和否定以外,〈在基督身邊過聖誕節的小男孩〉更加突顯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不幸兒童的同情。

《作家日記》出版發行了兩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暫停了3年,其間他撰寫畢生力作《卡拉馬助夫兄弟們》(The Brothers Karamazov)。小說中第4部第1卷,講述一班男孩子的故事,深化了〈在基督身邊過聖誕節的小男孩〉中兒童生命悲劇的主題。

又到聖誕節,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我們看到城市的熱鬧繁華,也感受到大城市背後一些人的苦難。

文•鄭政恆

美術•劉若基

編輯•鄒靈璞

電郵•literature@mingpao.com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悲劇 諷刺 俄羅斯 烏克蘭 陀思妥耶夫斯基 果戈里 短篇小說 鄭政恆 星期日文學 聖誕節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