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走塑實施,「環保」二字忽然變得很不受歡迎,一大部分原因是替代膠刀叉的紙/木製品良莠不齊,衍生出大量在食物中變形失效的圖文與錄像,日式超市「盲盒」事件更引為茶餘飯後的笑談;個個星期去淨灘,以個人之力抵住海洋塑膠垃圾之洪荒的大便妹,這些天都在努力不懈地跟留言對辯,幾天下來的感想是市民對政策背後的環保理念太不了解。
面對空前的塑膠污染問題,禁用即棄膠刀叉是否只是杯水車薪擾民又不值?林康琪確實寫乃「冰山一角」,而走上冰山頂向下望,會見到聯合國與油公司的角力,近日最新的研究都在推倒靠回收再造處理塑膠問題的可行性;另外,她又找來了早香港半年實施走塑的英國經驗對照。至於更棘手的膠袋徵費,官方最新透露住戶試行合規率參差,「打開垃圾」隨社福機構去幫幾個劏房戶打開垃圾檢查回收,發現住戶其實並不抗拒回收減廢。
五一臨近就會想起程展緯,遠在紐約交流的他也在關心政策的施行問題,珍珠奶茶之問固然是針對個人承擔的付出,同時他也點出最受影響也最幫到手的清潔工未被一併納入到政策層面去考慮,的確街頭很容易會聽見「掉垃圾買膠袋政府掠水」之類的言論,顯示市民其實並不理解有關收入只會用於推動減廢,藉着徵費投放資源培訓提升清潔工的待遇及職能,會否更容易水到渠成?
五一程展緯又大一歲,答應他吧,一旦不幸倒瀉珍珠奶茶,不會走開。
(本網刊出的文章及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