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走塑前後跟網民對辯感想

文章日期:2024年04月28日

【明報專訊】2024年4月22日世界環境日,香港正式實施管制即棄塑膠政策(下稱:走塑政策),管制不同塑膠製日常用品,包括即棄塑膠餐具,香港外賣文化盛行,管制影響席捲全城。即棄塑膠餐具被其他稱為「環保的即棄餐具」所取代,由於實用性低馬上成為極具爭議的話題,網路紛紛湧現不同「即棄環保餐具」用家的狼狽分享,異口同聲批評餐具「廢」、「不好用」、「易爛」、「材質令口感不好」、「即棄餐具一點都不環保」等。環保人士主張「即棄餐具」同樣帶來環境問題,建議市民在許可情况下自備可重用餐具。後來演變成只要出現跟走塑政策有關的帖文,底下都是激烈的爭辯……

做到什麼程度才是環保?

例如環保人士分享自備餐具的方法及經驗引起市民的不滿,出現大量譴責環保團體及「環保L」(即環保人士)帶起這擾民政策的留言,甚至出現略為失控的言論,包括:「環保L士全部死晒就最環保!」、「環保L×全家」,評論要支持環保就必須「乜膠都唔好用」、「唔好冲涼」、「唔好搭lift」,把環保極端化!留言者一般認為環保應該由心而發,不應立法強制,強制會使人反感。網民又稱:「環保我不反對,但要合理!要有配套!」到底為什麼要限塑?塑膠產品琳琅滿目為何先限外賣餐具?用即棄紙、木等材料代替是否就是環保?到底做到什麼程度才是環保呢?

作為其中一個受責對象(2009年開始支持環保,後來成為環境教育工作者,一直關注垃圾議題),我的感受是:市民對環保,對走塑政策的目的都不太了解!產生誤解,質疑成效,為什麼有那麼多環境問題還沒被解決,卻要推那麼擾民的政策向小市民開刀?環保人士源頭減廢聲音大,市面上替代餐具失效,市民彷彿沒有任何選擇,只能自備餐具,如遇上工作地點只能吃外賣,不方便取得水源清洗又會引起衛生問題。到底環保人士說自備餐具是冷嘲熱諷?還是真的可行?由於許多不解,市民情緒高漲,網絡上支持/反對方各執一詞,難以有效溝通,加深對立。

一直以來我都是以「個人實踐」及「環境教育」達至環境保護的目的,而環境保育其實也包含「政策」及「研究」的範疇,4個面向其實都互為影響。環境問題有別於一般問題,通常都涉及「公共領域」,跟社會的行為模式有關,意思是環境問題很多時牽涉了人、非人類生物,以及自然環境,如果只單純考慮個人行動自由,就會影響了非人類生物及環境,我們稱之為「環境倫理」,環境倫理可使人類在對待大自然時行為有所遵從,走往理想的目標,而倫理可作為環境法規的基礎,將人的行為加以規範,以達至環境保育。當環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或污染時,就會使用環境法規來規範人們的行為。

人均年棄約1940件膠餐具

全球過去70年製造了超過100億噸塑膠,當中被回收的不到一成,一成垃圾焚化處理,八成不是在堆填區就是落入了自然環境之中,塑膠製品難以分解,如果繼續大量生產或會加劇塑膠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根據跨國科學家團隊研究顯示,每年有1270噸塑膠垃圾由城市經溪流及排水道進入海洋。而就「我的山海日誌」計劃過去3年半在香港淨灘時做的海洋垃圾統計數據顯示,即棄塑膠餐具從不缺席。據環保署數字及管制即棄膠餐具諮詢文件,香港塑膠及發泡膠餐具每日棄置量多達200噸,粗略估算相當於全年棄置146億件膠刀叉,即人均約1940件。這是一大理由為何即棄餐具在芸芸塑膠製品之中被選中作規範。

學習台韓租借可重用餐具

走塑政策不論是餐廳及市民均需要時間來適應,例如餐廳是否能提供適合使用的替代餐具。而原來替代餐具供應商稱新餐具須有特定操作方式,不同食物須配合特定餐具,這又是市民需要重新了解的地方。而考慮到「即棄替代餐具」仍然不環保的意見,環保團體一直提議香港須建立可重用餐具租借服務,這是同樣有限塑令的台灣及選擇以重用代替限制的韓國使用的做法。把租借系統建立起來,提供「A點借,B點還」的方式以方便市民平日的生活習慣,加大走塑的便利度。在台灣有些服務是利用通訊軟件借還,而在香港其實也有一些選擇,例如是以網頁平台租借杯、餐盒;以八達通租借餐盒;商場以App提供餐盒+杯借還服務,或是大學校園建立借用餐盒系統。留意到市民對這類新服務產生不少誤解,未知借用動機及操作、清洗流程,未必可建立使用信心。長遠這是一個更環保又可配合香港外賣文化需要的一大選擇,需要更多宣傳及推廣。

環境教育在環保政策實施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卻常被忽略,政策是從上而下的帶動環保,較為強硬,如果沒有教育輔助令人理解政策目的,就會產生鴻溝,加深誤解,這件事同樣可套用在垃圾徵費上。在環境保育上,有了研究才能推展政策,有教育才能理解政策,有所理解才能改變態度,有了適切的配套才能帶起社會的變革。

有市民說環保L只關心即棄塑膠餐具,但其實環保L也非常關心香港的生態,4月22日環諮會建議通過新田科技城環評,意味着有可能為大灣區僅餘的國際級濕地帶來史無前例的破壞,危害多種瀕危及近危物種的棲息地!當大家的焦點都在餐具如何不好用,環保L都去死時,環保L希望大家可以關注新田,不要讓石屎把漁塘都填了,替代餐具可以改良,但石屎倒下去,濕地回不來。

文˙大便妹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