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扎比】Lala Rukh在黑暗中覓光

文章日期:2024年05月24日

【明報專訊】最近常在想藝術家為何會畫抽象畫?是想與現實保持距離嗎?回想之前在此專欄提及過的抽象藝術家,比如Samia Halaby,或是Mona Saudi,她們的作品都是專注於形狀、顏色,或是物料的研究。而在現實生活中,她們皆十分關心政局及社會事件。Mona Saudi曾提到,因為現實太紛擾了——她曾經歷黎巴嫩內戰,所以在藝術創作時專注於自然的形態及石頭之中,讓她可短暫抽離現實。以創作療癒心靈,修補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可算是驅使藝術家創作的動力。因此藝術創作總是能反映人的內心世界。

周末去沙迦看了已開幕一段時間的Lala Rukh個展,名為Lala Rukh: In the Round。Lala Rukh(1948-2017)是巴基斯坦有名的女權倡導者,是Women's Action Forum的其中一名創辦人。她作為社會倡議者、教育者、藝術家,不論是創作還是教學手法,對後代影響尤深。她的作品極為簡約,時而抽象,而且十分「黑」,沒什麼顏色。大部分作品都是炭筆畫作、銀鹽印相、單線作品,或是運用簡單音軌營造出具空靈感的作品。我最深刻的是她一系列炭筆畫作Moonscape。簡單的線條,寥寥數筆,描繪了月光映照着海水的形態,反映了創作者對黑夜這意象的無限想像。有藝評者點出Lala Rukh以黑色為主的創作主軸,可能反映了她於1980年代所經歷的動盪時期,當時巴基斯坦社會充斥政治暴力。

緣於成長經歷,Lala Rukh對文化身分很是關注。她父親是All Pakistan Music Conference的創辦人,致力保存巴基斯坦的音樂遺產。自小受音樂薰陶,Lala Rukh以當代藝術創作模式,糅合對傳統、文化身分的反思,製作出錄像裝置作品Rupak(2016),當中包含一段音樂動畫投影,以及88張手繪圖。Lala Rukh與作曲人Sunny Justin合作編成的背景音樂,是一段用塔布拉鼓演奏的聲樂。在動畫中,酷似菱形的印度文字「qat」在黑色的背景跟隨節奏躍動,與樂曲互相呼應。觀者坐在寬敞的展場中,聽着簡單的節拍,在黑暗又抽離的空間感受藝術家以作品對文化身分的追尋。此外,與藝術家的個人經歷相關,同樣以表現節奏流動的作品有Heartscape(1997)。這件作品背負藝術家的無限悲痛,以創作回應母親離世前一刻的心電圖。藝術家用長達5米的原稿紙配以單色相片作品,與母親離世前的心電圖並置。原稿紙對藝術家來說是時間流動的印記,因為她經常以此記下音符及書寫。而色調不均的黑色相片,反映了藝術家流動的情緒。整件作品十分細緻,只是用上簡單的物料、線條及顏色,將失去至親的悲痛用最真切的方式表達。

展覽中亦展出Lala Rukh在1980年代為爭取女性權益而設計的一系列海報,另外還有多個檔案紀錄及紀錄片,記錄了例如1985年於內羅畢(Nairobi)舉行World Conference on Women的經過。當中節錄不同女性在社會上受到的不公對待。從不同檔案紀錄看來,Lala Rukh是一個有影響力、關心社會,為身邊人帶來溫暖的人。從她的藝術作品也恍似看到了她。在黑暗之中充滿未知,且總會伴隨着愁緒,只要正視及面對,總是會找到明亮的月光為我們帶路。Lala Rukh的作品似乎在提醒我們這一點。

作者簡介:游走阿布扎比與香港兩地的策展人,專注當代藝術及文化研究

文:鄧芷茵

設計:賴雋旼

編輯:何詩韻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