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公開試答VA題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21日

【明報專訊】在會考視覺藝術科(VA)拿A等成績的林兆榮,說VA的考試模式,在會考和DSE年代同樣無聊。他說當年會考拿高分,是因為可以「tip題(預測試題)」,知道考官期待什麼,「拿了A之後,我覺得我操多100個A出來都得」。那時的考題跟現在有別,要考素描,選答中西美術史或設計等卷。DSE則要求考生選擇兩卷之一,主要考核藝術或設計評論,以及針對主題或設計難題創作。雖然時隔多年,但他仍記得怎麼考試,並用今年DSE VA試題試了一試。

試卷一有題目讓考生詮釋及評價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的《花》與明代畫家陳洪綬的《玉堂柱石》。林兆榮說會這樣答:「村上隆(之後答一堆廢話),是日本的藝術家,主要的創作是怎樣(乜乜乜),陳洪綬是一個明代的畫家(乜乜乜乜)。之後第二段講:村上隆所用的線條,利用了很多曲線和圓形,畫了很多花的形狀;陳洪綬都畫了花的形狀,用的顏色比較沉鬱(即是線條與顏色的比較)。藝術家引用的形象不同,村上隆引用當代常出現在卡通或流行商品上的圖像,而陳洪綬畫上的也是明代常見的花卉(可能是百合花),一些山和嶙峋石頭,亦是當時常見的形象。」

「這是典型考試的比較題答法,無論什麼科目都是這樣做,這麼苦悶。」倘不管分數,他會拋棄八股文答法,這樣比較:「兩幅畫都很無聊。陳洪綬相對活潑,營造陰沉的畫面;村上隆把一些平面圖像變得更平面,用鮮艷顏色畫了很悶的東西,常自我重複,但可能正中他下懷,因為他可能想諷刺藝術商業就是如此運作。即使用行為藝術的角度來看,《花》依然無聊,就像一個壟斷了地產市場的大亨,有天跟你說他其實是左翼分子,過去在向人展示壟斷,希望人們醒覺;這是無稽的,如果你是反壟斷,應該馬上收手。兩個藝術家創作的年代是相似的,村上隆是在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後,陳洪綬則在明末亡國前,從兩幅畫可以看到類似的末日感。」

林兆榮表示,對當代藝術家來說,考VA不是必須。首先,想讀藝術系的學生,不一定要考VA,如中大藝術系只註明優先考慮讀過VA的學生,浸大甚至沒有這個要求。他認為讀VA仍有價值,可以逼學生去看平日不會看的藝術創作(如村上隆和陳洪綬的作品),也訓練繪畫技術。不過他認為:「一個人是否適合做藝術,更重要是夠不夠貪玩,有沒有關注的議題,如很喜歡足球,會晚晚煲歐聯、英超,從足球看到政治、社會、粉絲文化,然後去做創作。這樣才是創作者應有的特質。」

(美藝客廳‧十七)

「客席策展人」簡介

林兆榮,本地藝術家、交通迷。現職講師,研究城市發展、藝術設計等範疇,以繪畫及文字等方式創作。曾推出個人結集《訊號山劇院》(2023),現集中以開篷巴士為媒介,與觀眾一同觀察城市。

文:明報藝文部

編輯:謝秋瑜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IG:@fridaymingpao

[開眼 文化特別版]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