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家」聚首西九 「噪」動音樂美學想像

文章日期:2024年07月19日

【明報專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當代表演藝術主管龔志成(阿龔)今年繼續搞實驗音樂,前衛的名字叫「自由空間耳震盪Freespace Noise Fest」。問阿龔名字何解,他卻說實驗音樂是一種態度,無辦法告訴我定義,能說出來可能也沒有意思,只道是一種表演者開放地,打破自我、非傳統演奏的嘗試;「可能比較小眾」,不過「也未必」,因為傳奇樂隊Beyond首張卡式錄音帶專輯《再見理想》也是實驗音樂,有結他獨奏長達約7分鐘。今次音樂節主打「噪音」和「即興」,阿龔想讓一班不留在舒適圈、決定不斷問自己問題的音樂人,可在FREESPACE舞台被看見。

先等一等……什麼叫「噪音」音樂?花真金白銀買門票,結果是來聽噪音?

阿龔說不要急。噪音的概念,其實是相對於傳統音樂中清晰的旋律或節奏。電子音樂之父Edgard Varèse(1883-1965)以「組織過的聲音(organized sound)」的說法,代替「(傳統)音樂」。阿龔解釋,噪音這種前衛音樂形式,則可以跟pitch(音高)沒有關係。「Pitch即是鋼琴按白鍵C就C音,黑鍵C♯就有C♯音,有well-defined pitch(完好定義的音高),比如A音就是440Hz(聲波每秒震動440次)。」

「噪音呢,就是沒有組織過的聲音。一架車經過,那個聲音是一個sound mass(極高密度的聲響),不是pure tone(純音調),你不會找到鋼琴的A音,不會有Do Re Mi。」用實際例子說明,在今次音樂節有份演出的作曲家鄺展維(Charles Kwong),曾在藝術平台Project 21st策劃過用修復了的爛樂器,以及用音箱組件發聲表演,全都有「瑕疵」。

實驗音樂叩問思維闊狹

這是為了什麼?阿龔解釋,實驗音樂等另類音樂門派,可以是音樂人自流行歌另闢新徑的嘗試。美國作家Neil Postman曾稱大眾娛樂為「奶頭樂(tittytainment)」,讓人們娛樂至死,文化精神委靡;流行音樂是其中一部分。實驗音樂亦是一種形而上,或哲學問題的追求,跟歐美的先鋒藝術運動有關。

美國先鋒派作曲家John Cage在1952年創作《4'33"》,全曲沒有任何音符。阿龔讚歎,「當他說silence(沉默)都是聲音,是跟聲音有關的現象,是放了一枚原子彈一樣!人們看着他表演,見到鋼琴手只是望着紙不動,疑惑,啊,這叫音樂?Cage提出的問題就是:你聽不到周圍有很多聲音?可能是光管、冷氣機、風扇轉的聲音。為什麼我們的思維這麼狹窄,覺得只有Do Re Mi才是美麗,車輛經過就要塞住耳朵?」

阿龔有個前同事,喜歡在工作時戴耳筒,聽串流平台的噪音歌單,「全部都是機器、車聲」。「嘩原來好多人都是這樣的,噪音幫他集中精力又好whatever,(重要的是)當有人話這朵花很美、這坨泥很肉酸,這種美學觀是哪裏來?好似存在主義作家卡繆,在《異鄉人》話望到天空藍色好靚,其實個天藍色同靚不靚沒關係,是因為你心裏有concept of beauty(美學觀),而這個concept很明顯是被教育、別人灌輸的。」實驗音樂藝術家,為觀眾提供的,是突破音樂美學觀的機會。

噪音有價值 日本印尼有高手

這樣的哲理追尋,無關商業,是更純粹的藝術。只是,相較主流娛樂工業製造出來的男團MIRROR,或有古典音樂菁英班底的樂團,阿龔的音樂節,如何能吸引到足夠觀眾?他坦言今次音樂節是有票房壓力的。只不過,他策劃活動的目的,不在說服人聽噪音,而在為一班年輕音樂人提供舞台。

阿龔說,很多人小時候都有很多理想,但到接近30歲時,就愈來愈實際,問幾時買樓、買車、結婚,而不是每日繼續問自己為什麼生存。「我先不去評論不繼續問這些問題是好是壞,但原來香港有一班這樣玩聲音的人,其實比只是拉小提琴、彈鋼琴的有趣很多倍,因為他們不會跟大隊。」他續指,從過往做音樂的經驗來看,如果不斷做慣常做的東西,其實是有機會賺大錢,因為所謂美麗的流行曲,旋律是有公式。若然能跳出此種循環,挑戰自己,試試其他東西,才是音樂文化前進的驅動力。

阿龔認為我問錯問題,該問的不是為何要聽噪音,而該問噪音有沒有價值。記者於是用正確的問題提問,阿龔則答一定有,所有東西都值得欣賞;從事古典音樂表演的人,用心聽噪音,能發現很多往常忽略了的聲音,使造詣更上一層樓。「當然我不會話在很大壓力的時候,回家都要開機器聲來聽,不過也不一定,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樣紓壓呢?他的存在和喜好我要尊重,否則就很法西斯。」原來所謂噪音,是關於自由,關於尊重別人的自由。

「自由空間耳震盪Freespace Noise Fest」7月尾至8月初舉行,有超過30個音樂單位表演,其中壓軸嘉賓是日本實驗音樂代表人物大友良英,和印尼當代音樂先鋒組合Senyawa。大友良英的表演媒介是結他和黑膠碟唱盤,曾為電影《女人四十》和《阿金》配樂;於即興聲響和噪音演出圈內有世界性指標地位,風格多變。從他的音樂,可以感受到東京的現代氣氛,大都市的能量和精神。

Senyawa就擅長用吟唱、嚎叫和深沉喉音,以及手工自製樂器發聲,糅合印尼原住民音樂與當代重金屬和噪音風格。阿龔說,這隊組合的音樂很原始,像森林祭祀活動的感覺,但也有現代人的情感。一般人聽覺的感受力,沒視覺那麼強,難深入感受聲音;阿龔建議,在實驗音樂節中,從表演者的成長背景和環境出發,可以體會更多。

阿龔自14歲開始玩音樂,今次多個表演單位,都是他的相識,均欣賞對方的音樂。他不會說大友良英和Senyawa更「厲害」,但他們更清晰自己的路,年輕的實驗音樂人,則還在找路。不論是哪個單位,他認為觀眾只要到場,就能感受到演出者即興用「自身的存在make statement(宣言)」,是到紅館聽流行歌演唱會不會聽到的東西。當John Cage已經把所有音樂概念「玩晒」,阿龔認為,只有每個人的存在自身,才是唯一獨特的表現,正透過另類音樂呈現。

財政現實下 主管要找「平衡」

當然,西九財政目前面臨危機,阿龔也不敢自由自在,只推廣不賺錢的另類音樂,「要找個平衡囉,我9年前入來西九,都不知道會窮到這樣」。除了另類音樂節目,FREESPACE還做其他節目,不時有團體租場辦音樂會或展覽,倒也符合阿龔的願景:把所有類型的音樂囊括其中,讓香港音樂文化更多元,不限某種門派,或某批觀眾。

「香港好受商業流行歌壟斷,比起我在柏林睇到,可能星期二到日,一晚可以有5個地方玩實驗音樂,是很普遍,而且現場有9歲𡃁妹,又有個90歲婆婆,是真的認真在聽,不是行錯入嚟。」他指Noise Fest前後西九舉辦的活動,很能代表自己的理念:戲曲中心有爵士樂表演、FREESPACE 8月又有流行音樂會,「我想all embrace(一概囊括)」。

Noise Fest讓更多人接觸到香港、內地及海外的實驗音樂大師和新秀後,這種音樂的前路又該怎麼走?阿龔籲不要想那麼多。他認為目前政府對此類音樂的資助未夠,但「藝術家不一定要靠藝術為生,每日一起身就(搞)藝術」。他有做實驗音樂的朋友,正職是汽水機工程師,也有今次的表演者本身做麵包師傅。眼看前路,若有小朋友聽噪音後,愛上打鼓,或在任何奇形怪狀的物件上找到音韻樂趣,家長試着不要阻止,是更直接的藝術教育。

自由空間耳震盪Freespace Noise Fest

日期:7月26至28日,8月2至4日、6日

地址: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

詳情:t.ly/mJxNM

文:梁景鴻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文化特別版]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