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開紙本地圖尋寶 點止看香港地變遷

文章日期:2025年01月10日

【明報專訊】你還記得上次查看紙本地圖是什麼時候嗎?身處「一機在手任我行」的電子地圖時代,紙本地圖已被逐漸遺忘,「10後」的小孩可能甚至沒見過它們。然而紙本地圖卻是無聲的寶藏,是前人以一筆一墨,細緻地繪製而成。即使畫的是同一個地方,不同的地圖也能呈現不同年代的歷史資訊與設計美學。本地攝影及打印工作室artellex與香港地圖收藏家胡兆昌合作舉辦的「Lost & Collected—香港地圖.舊物」展覽,展出50多張1950至90年代的香港地圖收藏,呈現香港過去60多年的變遷與地圖設計的美學創意。

MODERNISM平台創辦人胡兆昌(John)是平面設計師、香港歷史和設計物品收藏家,曾與香港知專設計學院、M+等合作策劃展覽和工作坊。他喜歡蒐集與香港設計相關的歷史物品,種類繁多,地圖僅是其中一類藏品。他指出,由於紙品保存難度高,故流通量小,一張不破爛、不發霉的漂亮地圖在香港很有價值,在拍賣場上非常受歡迎,例如1958年海光雜誌社的第二次版《香港市區全圖》,現在拍賣價便高達1萬多港元。他不時在拍賣網站、藏家之間,甚至是天光墟「尋寶」,同一張地圖可能會買3、4個版本,直至蒐集到「最漂亮的」。儘管收藏繁多,John卻不喜歡以收藏家自稱:「收藏家很注重藏品的價值,愈值錢愈好,但我只是一個設計師,這些並不是我最優先的收藏標準。」他表示自己更注重藏品的美感,另外便是藏品有沒有可學習的東西。「(舉辦)這個展覽我很開心,平常這些地圖在家中都是摺起來,但地圖的生命是攤開和被閱讀的。」

1960年代街道圖 證中西區水路發達

從地圖觀察舊香港,對比過去與現在,香港多年來的演變一目了然。從1962年由大眾實用叢書出版的《最新香港街道詳圖》中便能看到,從前水上交通發達,中西區碼頭密集,能前往深水埗、旺角、「佐頓道」等。John特別指出,從前的車要渡海便要靠輪船,但隨着海底隧道開通,這些碼頭逐漸式微,部分更被拆卸。

John曾看過一張拍攝鵝頸橋的歷史照片,電車在河面橋上走過的畫面,跟現在鵝頸橋底「打小人」的形象截然不同。直到後來收藏了1958年海光雜誌社第二次版的《香港市區全圖》,他才發現鵝頸橋一帶原是「鵝頸橋涌」(涌即小河)。當年的涌現在已變成暗渠,曾被譽為「香港八景」之一的「鵝澗榕蔭」亦因此消失,而鵝頸橋就因為「打小人」的風俗而繼續聞名四方。

細看舊地圖,會發現類似的香港地貌變化多不勝數,而一些不為人知的舊聞趣事亦會被地圖設計師寫進各景點簡介之中。John分享他最近於1960年代出版的《新界遊覽詳圖》中發現的趣事,原來位於青衣島西北面的鑊底灣曾是「全港天體運動會」天體(祼體)愛好者游泳與日光浴的「聖地」,地圖作者將之記錄下來,並把地圖中所繪的人物身體塗滿單色以示「天體」。

不同地圖 不同角度傳達資訊

John本身是設計師,需因應客戶各種需求而用上不同的設計方法,故他收藏地圖時也特別留意當中設計,並從中學習如何以不同角度呈現相同資訊。因應使用的對象,地圖的功能有其分別,例如相比起市民用的香港地圖,給遊客用的旅遊地圖便不需要把資訊詳列,只需告訴讀者交通、景點、商店等遊客需要知道的位置與資訊便足夠;又例如海事地圖雖然外表簡潔利落,卻要描繪地形的海岸線、水的深淺、山的高度等非常專業的資訊,讓人在航海使用時一目了然。John指出不少展品也反映出設計者心思,以《香港市區全圖》的索引為例,以前民眾識字率不高,故地圖用上容易了解的圖案,在原本密密麻麻的地圖上顯示如醫院、銀行、教堂等不同設施,讓不識字或不熟悉地圖者亦能透過圖案看懂地圖;而因為這張地圖為1950年代的港島區街道圖,故只呈現由堅尼地城到筲箕灣市區的資訊,不提供山坡地勢斜度等資訊,功能明確。

他特別提到,1960年代前的地圖都是手繪的,能明顯看到地圖上的字體和線條粗幼不一,顏色亦會印出界,但這也突顯設計師的個人特色,別具風味。到1970年代後印刷技術進步,地圖不止資訊量更高,製作上亦出現明顯變化。以1970年代的《新新版中英文九龍全圖》為例,字體標準而細密,線條粗幼弧度工整劃一,顏色亦不會出界,整體更複雜精細,觀感已趨向現代電子地圖的標準。

每年更新 地圖產業龐大

地圖「外」的資訊同樣透露出地圖出版當年的經濟情况。與現代的電子地圖免費兼會自動更新的時代不同,John解釋當年的作者可是要上山下海蒐集資料,再加以手繪才能出版。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不同的地標店舖有開張亦有結業,故地圖會持續推出更新版以增加或刪減資訊,某年「第二版」、「第二次增訂版」等字眼,在John的藏品中層出不窮。John說起他1990年代在香港開車時,便需要每年買一本新的通用地圖,可見地圖當年是龐大的商業產業。除了顯示地埋,地圖同時也是一種「宣傳單張」 ,一些向旅客免費派發的旅遊地圖,除了列明遊玩景點與店舖外,旁邊更會列上密密麻麻的廣告,例如展覧中一張由麥當勞出版的地圖,為旅客指明快餐店在香港的位置。

John笑說,若你從展品地圖中發現5位數的電話號碼,不止能判斷出該地圖年份大約是1950或1960年代,亦可判斷出當年人口沒現時多,而社會亦未富有得足以令電話普及。部分電話號碼甚至會在前面加上H(香港島)、K(九龍)、NT(新界)以區分區域,歲月感濃厚!

Lost & Collected——香港地圖.舊物

日期:即日至1月19日

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7:00

地址:長沙灣長順街1-3號新昌工業大廈2樓204A室

備註:免費入場(須預約)

預約網址:artellex.simplybook.asia/v2

文:彭堦琛

設計:賴雋旼

編輯:王翠麗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收藏]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