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東京】獵人

文章日期:2025年02月07日

【明報專訊】前排在研究新的物料,去了一間位於東京偏遠地區青梅市的紙製品店。在那裏遇上一個年輕獵人。狩獵在日本有着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都有以狩獵為生的獵人(日語「猟師」)。獵人擁有與山林、野生動物相關的豐富知識,將山林當作是一種信仰,遵循傳統方式狩獵。但自1975年起的四五十年間,獵人的數量減少了約60%,老年獵人的比例持續增加。加上全球暖化,鹿及山豬的數量大幅增加,棲息地不斷擴大,大量的山野植物和農作物被破壞。其中受獸害影響的,就是這個年輕獵人的祖業。他告訴我,他的爸爸是農夫,靠菜田的收入生活,後來因農作物屢次被毁,又遇上一位狩獵老手肯當他師父,於是下決心考取狩獵執照。

年輕獵人說:「其實我不是很勇敢的人,曾有很多掙扎。師父叮囑,狩獵是基於人類的立場而進行的(死亡並不是牠們選擇的),所以讓牠們痛苦的時間愈短愈好。抓到了獵物,就要盡快讓牠們從痛苦中解脫。」第一次下手致命的「最後一刺」,讓他泣不成聲,一直跟牠道歉。「師父對動物的身體構造非常熟悉,動作熟練。他是個自由、非常熱愛大自然和原始生活的人。對植物和動物都瞭如指掌,自給自足,相信狩獵是大自然的一種循環。」

為了不浪費大山的恩賜,他參考了早在千年前源於中東的羊皮紙製作,又從一位在北海道製作古典羊皮書的人那裏學到製作羊皮紙的方法,最後把狩獵到的鹿皮製紙。製作方法是把肉和毛去除的皮浸泡在石灰溶液中,然後將其拉伸到木製框架上,並用彎刀刮擦表面,待乾燥後再次刮擦使其光滑如紙。日本傳統樂器三味線也有用鹿皮紙作撥皮。我從他那裏買了一張鹿皮紙,皮紙厚薄形狀各不一,發白透光堅韌且能看到拉扯狀態下的皮膚紋理。從架上抽一張捲出來時已看到我嘩了一聲。

獵人的說話令我想起,6年前一起參與過野外雕塑展的一個日本女生,她同時是一個獵人。那時的她還是大學生,在多摩美術大學的工作室裏拼拼砌砌,用木材製作一些小雕塑。與安靜溫文的外表成反差的她說:「狩獵是她的興趣。」她還結識了幾個同齡的女生一起狩獵,有嚇我一跳。也有一個當紅男星東出昌大,離婚後遠離塵囂,隱居山林自給自足。在山中,他不僅學習了狩獵技巧,更取得狩獵執照,戲劇性的真實生活成為一時熱話。日本狩獵的復興,不知是來自人們對大自然中「循環」與「平衡」的領悟,還是新一代對原始生活的追求,還是有時只落於遠離塵囂的宣言。我還是有點保留。

文:陳楚翹

(從事藝術創作,現居東京)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