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街知巷聞:新光落幕 覓地再續梨園夢

文章日期:2025年03月02日

【明報專訊】「睇大戲,去新光。」新光戲院大劇場(下稱新光)結業倒數就如電車駛入英皇道,進入直路。這街知巷聞的粵劇演出場地明日將告別觀眾,它營運的52年間經歷過3次結業危機。臨別在即,記者訪問了新光最後經營者、「盛世天」戲劇團創辦人李居明,他說新光深受香港人愛護,「覺得它是我們粵劇文化的一個堡壘」。讓我們在這座粵劇堡壘被推倒前,重拾搭建它的磚頭細細回味……

新詞繾綣 光樂鏗鏘

從港鐵北角站B1出口離開,即見對面馬路左手邊掛着「全院滿座HOUSE FULL」旗子的新光,「就腳」是港島人對新光的普遍印象。李居明說,新光的粵劇演出幾乎每日都座無虛席,「當然最尾(臨近結業)會更快滿座」。視線再往上移一點,會見到一對懸空高掛的「新光戲院」紅色霓虹燈牌,李居明說這霓虹燈牌是舊新光戲院遺留的歷史文物,「我接手的新光其實『一窮二白』,沒有(舞台兩側)的對聯,也沒有粵劇殿堂那個牌,只有外面的霓虹燈光管,還有108個波波燈」。

李居明提及的對聯掛在新光一院舞台上方,足有12呎高,寫着「新詞繾綣情傾俊彥芳尊臨勝地/光樂鏗鏘愛染嫣紅姹紫耀銀天」。舞台下方則是一個凹下去的樂池,可容納20至30名樂師,這樂池從新光開業保留至今,李居明說:「它是香港目前碩果僅存的劇場古董。」一院有1033個座位,座位的金屬椅框滿是歲月痕迹,它自開業迄今沒置換過,只有定期清潔和更換裏面的海綿及椅套。

神秘化妝間曝光

訪問李居明當晚,新光正上演其原創傳統粵劇《金玉觀世音》,故事講述觀音妙善(鄭雅琪飾)成道和情度菩薩韋陀天(藍天佑飾)。演出前一眾粵劇演員在後台趕忙用膳,然後到化妝間穿戴戲服和化妝。後台空間頗寬敞,工作人員把布景移來移去,調試位置和燈光效果。舞台兩側出入口是「虎度門」,即老倌率先登台亮相的地方。

李居明說粵劇演員登台前須醞釀情緒,為了入戲而盡量避免聊天,故在化妝間走動時最好別打擾演員。新光有3間演員化妝間,分別設於舞台後面地下、一樓和二樓,但原來二院(現為新光數碼戲院)走火通道也有個神秘化妝間,這神秘化妝間在上月22日新光開放日才曝光於人前。神秘化妝間內裏放了一張神主枱和鏡子及桌椅,現已擺滿雜物。李居明說他接手新光初期,因樓上的化妝間要用作演出場地,「我們被迫用樓梯做一個臨時化妝間」,但很快便棄用。因為有老倌看到鏡裏有影子經過,「他們覺得那個地方好陰寒、好冷,不舒服」,逐漸衍生一連串怪談,那化妝間便改作貨倉。李稱他進出神秘化妝間也感到渾身不對勁。

記者打趣問身兼堪輿學家的李居明,他曾否在神秘化妝間看見「髒東西」?他說沒有,「只是感覺很不舒服」。那麼他有在裏面擺件辟邪嗎?李沒正面回答,只說他們不需要用那個神秘化妝間,也就閒置了。李居明續說,舊新光有用上4樓和5樓的空間,但他接手時並沒承租,「那裏荒置很久了,要花很多錢裝修,而且我們覺得那裏(氣氛)不太舒適」。4樓和5樓原是學校,後來空置約20年,其間曾用作小型旅館,供內地粵劇演員暫住,李說名伶紅線女也曾在那裏下榻。

108圓燈寓驅散烏雲

2012年5月20日,新光重新裝修後開幕,紅線女與其他嘉賓一同剪綵,並為新光「踏台板」助興,更惠贈戲院她親筆題的「新光」二字,墨寶掛在近一院入口的牆上。走出一院是戲院大堂,抬頭望見李居明提及的舊新光108盞波波燈。據開放日的導賞員林寄韻說,108是中國的吉祥數字,代表圓滿,亦是天罡地煞數的總和;佛教則有人一生有108種煩惱一說,而那108盞燈高掛的樣子像雲,林寄韻說有新光希望大家入場看大戲能撥開頭上烏雲,忘卻煩惱的意思。

懸掛大堂正中的則是「新光戲院粵劇殿堂」的金漆招牌,由李居明12年前委託人訂做,牌匾兩側有對龍鳳雕刻。至於「粵劇殿堂」的美譽從何而來,得從1993年說起。那年粵劇名伶林家聲於新光告別演出,連續做了38場大戲,每場全院滿座,新光自此獲稱香港粵劇殿堂,成為粵劇演員心中嚮往的表演場地。話說1950年代,港島有「利舞台」和「高陞」等粵劇表演場地,九龍則有「普慶」和「東樂」等,當時粵劇演員絕不用為沒演出場地發愁。到了1993年,私營粵劇場地就只剩下新光,讓這座粵劇殿堂更形重要。李居明說那個年代隨着電視機普及,人們足不出戶便可觀看節目,加上老倌退休,也沒有新編劇家,人才青黃不接,粵劇漸式微,「我接手新光時粵劇發展到了最低潮,我就開始寫粵劇」。

革新粵劇寫時事 吸引年輕觀眾

新光開業的1972年,李居明剛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他在北角住了14年,見證新光誕生。新光最初主要放映電影,李還記得他曾看它首部上映的紀錄片《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1980年代,新光先後由新光娛樂有限公司和香港聯藝機構有限公司接管經營,其間租出場地予粵劇團體演出,孕育不少名伶。2003年,商人羅守輝買下新光戲院及僑輝大廈商場業權後,欲收回物業,後經粵劇界人士和時任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交涉才作罷。2009年新光租約期滿,香港聯藝機構原放棄營運,新光再遇結業危機,但最後聯藝與業主達成協議以月租69.8萬元續約;2012年聯藝表示放棄承租權,歇業兩天前才有驚無險地獲李居明承租。

「我爸也是新光觀眾。」李居明的父親是粵劇迷,不時會帶李去睇大戲,他們是新光常客,好些老倌也是其街坊。新光倘若消失,他與一眾老觀眾一樣捨不得,「我當時(2012年)決定用100萬元把新光租下來,讓它不用死,可以重生」。要重生便要改革,有什麼辦法呢?

李居明曾從事電影和話劇工作共16年,認為寫粵劇大概難不倒他。李接手新光後寫了37齣粵劇,其中有5齣是時事粵劇,包括《毛澤東之虛雲三夢》、《小平你好》和《粵劇特朗普》,把現代故事帶入粵劇便是他的革新。《粵劇特朗普》能見到不少當代熟悉的臉孔——美國總統特朗普、美國總統高級顧問馬斯克等,演員穿上時裝做大戲沒有違和感,身段功架依舊。李居明說用粵劇演現代人物「有娛樂性,很有趣」,吸引不愛看傳統粵劇的觀眾,尤其是對時事議題感興趣的年輕一代。

明日拉閘,新光最後演出的劇目是《小平你好》。李居明說一般人對鄧小平的評價較毛澤東正面,「毛澤東的功過在歷史上具爭議」。另外特朗普則是美國人,與港人較不相連,故他沒考慮將《毛澤東之虛雲三夢》和《粵劇特朗普》選為新光告別作。

粵劇殿堂改建禮拜堂

若說新光這52年來有何變與不變,李居明稱變的是「它營運的最後12年中興了粵劇」,不變的則是它仍是港人的集體回憶。他說新光像是香港面對時代變遷的「縮寫」。最近有不少人特意到訪緬懷,以上月22日開放日為例,當天開放6小時錄得3500名訪客,李居明估計明日場面更為墟冚。

彩鳳鳴劇團班主、班政家(演出統籌)劉秀瓊對新光結業感惋惜,她入行20多年,記得初入行時她常去的普慶戲院(現址為香港逸東酒店)停運,全港只餘新光一間專做粵劇的戲院。她說新光的外觀和設施沒怎變過,只是近年外面多了大型廣告,裏面增設現代音響和高科技設施。她難忘2022年她編劇的《風塵誤》在新光演出,當時她想用新光的LED大屏幕播西湖風景的影片,讓演員在屏幕前演戲,「把西湖風景放那麼大播放,觀眾在舞台前看會很震撼」。豈料綵排時LED大屏幕突然起火,她十分焦急,「宣傳時用了(大屏幕播西湖)那個噱頭,沒有的話似是欺騙觀眾」,幸得技術人員通宵搶修,成功呈現她想要的舞台效果。

為什麼班主會想在新光開鑼呢?劉秀瓊說一來新光交通方便,二來新光予人「殿堂級」之感,三來戲院座位多,舞台闊且設施完善,而且不像康文署場地般會限制嘉賓贈票的數量。她說新光的場地管理相對西九戲曲中心而言,沒那麼嚴格,觀影自由度大,不太干涉觀眾的場內行為。劉記得以前去新光睇大戲,中場休息會出去買油炸鬼入戲院吃。租訂新光比租訂政府管理的場地更容易,不過劉秀瓊說兩者的租用費均不易負擔。她以去年為例,租一晚新光場地約為5萬元,包括場租和工作人員費用,另設茶水費等附加費。李居明說新光貴在其劇場水準,「製作費很龐大,其實做粵劇是虧本的,但我們不計較蝕本」。他希望新光的存在能延續粵劇文化。

李居明笑言他像《射鵰英雄傳》中郭靖死守襄陽,「無論武功多高,襄陽始終會城陷」。他說新光明日將完成其歷史任務。難道他真的無法如13年前般扭轉乾坤?「一定要交回給教會」,李居明說,新業主教會Island ECC擬將新光活化成教會禮拜堂。教會高級牧師Brett Hilliard回覆指,他們目前仍在制訂場地使用政策,希望開放禮堂予不同團體,包括粵劇團體進行演出。沒有了新光,李居明正覓地延續粵劇文化。

離開新光前,記者試玩了大堂的投幣磅重機,聽說那磅重機陪伴新光52年,它雖會定期維修,但能否運作全靠彩數。假如它為新光秤上一秤,未知新光在港人心中的分量又有多重?

文˙ 姚超雯

{ 圖 } 李紹昌、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