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東京】令和米之亂(上)

文章日期:2025年03月28日

【明報專訊】記得3月頭時出過一個「確切感受到在東京生活的事」的Ig story:日本米價已經連續7周狂升,差不多4000円一包5公斤米(截稿時已升到平均4000多円);用現時匯率5.2算,也要港幣200元;在日本生活用10算概念,即是差不多港幣400元。日本政府於3月中釋放儲備米緩和米價,我和阿妹每日密切監察,一降價就要衝落街同師奶搶米。我不是經濟分析師,甚至數學不是特別好,但我還是很想以在東京生活了兩年半的真實體驗,粗略說明一下現况。

初來日本時,因幸運地仍有香港工作,我同大家一樣覺得日本乜都好平;然而實際在日工作,攞住份日本人工,眼前是因日圓貶值、氣候影響等等而不斷飈升的物價,我無法再覺得啲嘢好平。在東京25至30歲的OL平均每月人工為25至32萬円,計番港紙其實得萬三至萬六。日本還有保險、年金等等必須要交的費用,加上屋租水電煤,每月分分鐘只剩港幣兩三千。2023年平均用2500円(港幣130元)買到的5公斤米,𠵱家貴了差不多一倍。我亂來的10算概念是為了方便自己想像兩地物價差距:香港人攞住香港人工來旅行,食居酒屋又叫魚生又飲酒先每人5000円(約港幣250元),平到喊呀!但對當地人來說就是食了餐500蚊飯的感覺。

根據日本總務省在2023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這30年間日本物價約上升一成;於1994年消費者物價綜合指數為96,2023年則為105.6。即是說日本在這30年的物價,基本上沒有太大升幅。但到了2024年,消費者物價綜合指數為107.9,到2025年1月,則達到了111.2。至於日本人工呢?在Google輸入「日本 賃金 横ばい」,會先看到AI分析給你的簡短結論:由1990年代以後日本平均人工幾乎沒有變動。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以歐洲諸國為中心,並包含日、美在內38個先進國家加盟的國際機構)曾做過一個圖表,反映世界七大工業國加上韓國,在過去20年間平均年收入的推移。其他國家都是持續上升,只有日本一直小幅度升升跌跌,2000年跟2020年的年收入幾乎一樣,就像一條橫線。近兩年就算名義上加了人工,但受物價上升影響,購買力反而下降。

簡單來說,這數十年日本的人工物價沒有太大變化,日本人習慣於這種生活,所以近兩年的物價升幅其實是打破了他們安穩的日子。在香港生活慣了乜都貴,5000蚊租間劏房70蚊食個茶記,其實是件金錢觀扭曲、很變態的事。等到兩星期後出埋下篇,睇吓到時啲米係幾多錢。

文:Papaya Fung(喜好是觀察人類,著有繪本touch和漫畫《地獄行》)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