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因新冠肺炎疫情引出一個新名詞——「感恩教育」。王師奶不敢和政治沾上半絲關係,但覺感恩是一件好事;至於使唔使刻意在學校設一科「感恩教育」,或在社會推行感恩運動就要細細思量。得人恩果千年記,得人花戴萬年香,歷史上有韓信一飯之恩的美談,成語亦有「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一言以蔽之,就是教訓我們要感恩。聖經故事有一則耶穌往耶路撒冷途中,路經撒瑪利亞和加利利,行神蹟醫治了10個麻風病人,當時麻風是不治之症。10個病人痊癒了,只有一個回來感謝耶穌,耶穌問:「那9個在哪裏?」這故事說明古今中外感恩的少,寡恩者眾。
感恩三範疇 勉勵學生學會感恩
1997年11月27日,這天是九龍華仁書院的畢業禮,適逢感恩節,主禮嘉賓以感恩為題勉勵畢業生,演詞內容啓發了王師奶感恩的視野。講者將感恩劃分3個範疇:天恩、父母恩、社會恩。
天恩:天主創造萬物,人也是天主創造的,作為人類一分子,當然感謝天恩。
父母恩:天恩帶點宗教性,有點遙遠,不是人人都可感受到。父母血脈相連,有實質的關係,從嬰孩到成人,十多二十載朝夕的養育、教導、關愛,恩情隨處都在,子女容易感到父母恩,報答父母、孝順父母是理所當然的事。雖然世上仍有忤逆兒女,棄養老年的雙親,甚至為財產而對簿公堂。我們不難在醫院或護老院發現不少「遺老」,或在公園神情呆滯,木無表情的無根老人。相對善待父母的子來說,人數並不太多,但世間確實有漠視父母恩的人。
社會恩:講者提出的社會恩,令小婦人頓時屏息靜氣,從來未聽過什麼叫社會恩。他說:「我們清晨上學,但見街道潔淨,空氣清新,我們有否感恩?也許你會問,感什麼恩?我答你,這是社會恩。是一群工人在凌晨四或五時把街道掃得乾乾淨淨,讓我們愉快地行走,輕鬆地上學,是社會恩。回到學校,足球場綠草如茵,校園有青葱的樹木,小黄花,青草地,課室窗明几淨,是校內工友們的辛勞給我們學習的好環境,是社會恩。遠的不說,即以今晚的畢業禮而論,有舒適而排列整齊的座位、柔和的燈光、優美的音響、舒適的空調,是很多人的努力和合作,是社會給我們的恩典。社會恩無處不在,老師們悉心的教導,醫護人員的救急扶危,公共汽車安全舒適,快餐店食物可口,都是社會恩。社會恩容易被疏忽,社會恩是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營造起來。大多數人以為我付了款所以有可口的食物,我付了車費所以有快捷的交通,深層次的來說,金錢並不代表一切,有些地區付了款並不一定獲得安全舒適的交通,付了款未必保證食物美味營養。
報恩:這個容易了解,父母恩有親情連繫,只要你不寡情,報恩也不難。社會恩有點抽象,如何報?講者最後勸勉同學:讀書時,好好讀書;他日在社會工作時,好好工作,你就是報社會恩了。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wongszelai@yahoo.com.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