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近一名台灣家長發現,孩子的老師在班房放了一套《龍珠》,讓學生自由取閱,那名家長覺得孩子不應該看這種漫畫,因為無法建立學習習慣。這家長的說法,在網上群組引起討論:孩子該讀漫畫嗎?
漫畫常予人一種「庸俗」、「速食」的印象。不過每本書內容不同,「庸俗」、「速食」的純文字書也不罕見。如果探討孩子應否讀漫畫,就涉及「該閱讀什麼書」這個問題;解答這問題,又要思考「為何閱讀」。閱讀,能提升語文能力,包括閱讀策略、語感和行文用字等,同時可獲取知識、慰藉心靈和提升精神價值,以及為了漸被電子產品取代的消閒娛樂用處。
記得小時候,媽媽買了蔡志忠的《漫畫禪說》和《漫畫唐詩》放在家裏,而我總在無聊時翻開,一看再看。這些漫畫深入淺出解說中國哲學與文學,不知不覺成了我粗疏學養的底子;長大後成為語文教師,我也建議學生看蔡志忠的《漫畫論語》、《漫畫莊子》,因為漫畫滲透了原文和語譯,不失為溫習DSE中國語文科考試的好素材。除了蔡志忠作品,不少漫畫也具豐富知識,譬如說《交響情人夢》,就讓我認識拉威爾、德布西和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還有欣賞鋼琴演奏的細節。
原典較難入門 漫畫可充導讀
讀原典固然好,但程度不夠,時間不足,原典或會打擊興趣,令人卻步;漫畫倒是好入門,是接觸原典前的導讀。記得年前在校內辦一個《史記》活動,推介了鄭問的漫畫。鄭問以中國水墨畫,配上電影分鏡形式,把不少中國歷史故事繪成漫畫,如《東周英雄傳》和《始皇》等作品皆享負盛名。當年念中三的我,在學校圖書館看過鄭問的《刺客列傳》,被當中「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感動,促使我借了一本白話文《史記》讀一遍;長大後念中文系了,又念念不忘在大學圖書館把《史記》原典讀完。說起來,漫畫對我在文史方面的啟蒙不限於此,橫山光輝的《三國志》也是我對原典的導讀。今天我校圖書館也有一套橫山光輝的《項羽與劉邦》,據悉不少學校圖書館也放了橫山光輝的《赤壁》在架上。要說流行一點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最終也引領我讀橫溝正史的《金田一》系列及各冷硬派偵探小說。
《男兒當入樽》熱血 《龍珠GT》感人
除了知識,漫畫亦可提升一個人的精神價值。《男兒當入樽》教會我要對理想鍥而不捨,《消防員的故事》和《海猿》令我明白犧牲與付出的意義。而文首提及的《龍珠》系列,其中《龍珠GT》作為悟空與孫女冒險的故事,兩代人的交流也是感人肺腑。或許有人嫌棄《龍珠》打打殺殺,不過金庸小說也不乏類近情節,中文科一篇課文《大鐵椎傳》大戰響馬賊情節亦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讀原典,讀「正經書」好。為考試多讀文字,當然沒錯,可是生活不應只為考試。我們總不會痛罵一個放假休息的人不事生產吧?心靈滿足與消閒休息都很重要。
話說回來,只讀漫畫,固然不行,這涉及「閱偏食」,是一個擇日再談的課題了。
文:程志森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