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家長因孩子的行為而發怒,這其實是一個複雜的情緒反應。理解這些情緒並找到適當的方法來解釋和處理它們,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應對。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議:
1. 理解情緒源頭
.自我反思:
家長應該先作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情緒源頭。例如,這種憤怒是因為孩子的行為本身,還是因為其他壓力(如工作壓力、個人情感問題等)加劇了對孩子行為的反應?
.行為背後:
我們需要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例如,孩子可能只是想引起注意,或者他們的行為只是因為年齡和發展階段所致。
2. 溝通與解釋
.冷靜對話:
在冷靜下來後與孩子對話,讓孩子知道他們的行為是如何影響你的情緒,但避免使用指摘語言。
.具體描述:
具體描述孩子的行為,避免籠統地批評。比如,「當你在家中大聲說話時,我覺得很煩躁,因為這讓我們無法好好交流」。
.建立規則與界限:
與孩子一起制訂家庭規則,讓他們明白哪些行為是不可接受的,以及這些行為會帶來怎麼樣的後果。
3. 情緒管理技巧
.深呼吸放鬆:
當感到憤怒時,先深呼吸幾次,給自己一些時間冷靜下來。這樣可以避免在情緒高漲時做出不理智的反應。
.尋求支持:
和其他家長或專業人士交流,尋求支持和建議。這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和挑戰。
.自我照顧:
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和放鬆。當家長本身處於壓力狀態時,更容易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負面反應。
4. 教育與引導
.正面強化:
當孩子表現良好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有助於強化積極行為,減少令家長憤怒的行為出現。
.情緒教育:
教孩子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可以通過講故事、玩遊戲或日常對話來實現。
通過這些方法,家長可以更有效地應對孩子令他們發怒的情况,並且在過程中教育孩子表現出更好行為的方式和情緒管理的技能。
文:陳顯庭(Rio Chan)
(註冊社工、註冊教師,育有兩名兒女,女兒有ADHD傾向。過往於NGO工作十多年,大部分時間服務SEN兒童及其家庭,是一名努力追尋夢想的爸爸及繪本作家,曾出版兩本繪本著作——《走進森林的刺寶寶》及《我是閃電蛙》。)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