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教大GPS:從賦權來建立幸福感

文章日期:2025年04月01日

【明報專訊】成年人的幸福感來自於我們能夠掌控自己的決定、看見自己有能力去創造。我們都希望有創作的空間,不希望事事受控制,小孩亦是一樣。年少時我們都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由不怕尷尬地每事問,到研究周遭一切的事物,探個究竟後為我們帶來的幸福感並非短暫,而是長期的記憶。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指出,我們的幸福感源自心理、生理、認知及社交4個方面,4方面都連繫着個人的成長歷程,關鍵在於小孩是否感到生活有意義,有正面的人際關係,以及個人解難能力。在這些關鍵中,創意及創新起着重要的關聯。幸福感可說是源自於個人的生活技能,而創意及創新的思維是成就個人生活技能的根基,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不論順境逆境,都能夠發揮所長,不論是個人成就還是與人相處,都可以從中肯定自己,找到成功感。

提供捷徑 令孩子失去解難能力

我們都會擔心小孩走錯路,於是在他們的成長上給了很多指引,這些指引無形間成為他們的捷徑,繼而使他們失去了應有的解難能力。當我們不用面對人生路上的障礙物,失去挑戰後,做一切事情都變得像是依照他人的指示和意願而做,而非出於自我意願。電子遊戲如此吸引,最大原因是難度層層遞進的關卡,我們要利用不同方法及策略來通關,當中需要的就是我們的創意及創新思維,一次又一次在困難中找出路。這一種能夠自己控制過程的能力,慢慢培養出生活的各種技能,也就是OECD指出的幸福感來源: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從分享建立的人際關係、對自己能力的肯定。

給予孩子自主權利

那麼,我們如何讓小孩擁有創意及創新思維呢?關鍵就是賦權(empowerment)。賦權是指給予一個人自主的權利來做不同的事,包括自己的興趣,甚至有權作出一些本應不是他們身分可以做的決定。賦權予小孩即是讓他們能夠參與,有空間及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及想法,與他們一同面對困難,讓他們思考解決辦法,藉參與來肯定自己並在生命中找到意義。近年很流行的藝術和遊戲治療,也強調參加者從表達自己中釋放負面情緒及壓力,繼而認識自己及肯定自己的優點。

敢於前瞻規劃前路

創意及創新思維是認識自己的重要一步,從面對不同的處境來了解自己的不足,在解難之中建立自信繼而肯定自己。賦權則是受到重視及關心的重要一環,不會因凡事都已有安排而失去動力,卻是更主動、甚至是敢於前瞻規劃自己的前路,近一點的目標就是自主分配目前的優先次序,例如是功課與玩樂、如何使用零用錢等。

讓我們賦權予孩子,藉創意及創新思維來成就自己幸福的將來。

文:林浩瑋(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

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7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