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2 FAMILY > PARENT-CHILD
【明報專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提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成為「幸福」的人。但何謂「幸福」?「幸福」何處尋?原來答案早已躍現在不同的讀物內。趁着「4.23世界閱讀日」,讓我們一起從繪本中捕捉「幸福」,並把它永留身邊,潤澤生命。
【明報專訊】「4.23世界閱讀日」是學界盛事,《Happy PaMa 教得樂》向來致力推動閱讀,所以每年定必會配合這個大日子,推介大量好書給小孩子。有見學界最近又再瀰漫一股「低氣壓」,加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倡議,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孩子成為「幸福」的人,因此,趁着世界閱讀日,我們蒐羅了一系列以「幸福」為主題的中英文繪本,冀為莘莘學子帶來一絲暖意。
2025-04-19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在習慣使用電子器材如手機、平板電腦獲取資訊的年代,不知還有多少人會逛書店、閱讀實體書?
2025-04-13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明報專訊】踏入4月,談論閱讀的熱度會比平常稍稍提高。電郵箱裏連珠炮發的新聞採訪通知中,便夾雜了出版業界的閱讀調查報告,政府官方主辦的活動資訊等。然而,環顧市面,就算在大小書店聚集的小街,成行成市的文青咖啡小店;就算在書卷氣最飄香的大學城,際此行路機不離手資訊爆炸碎片化的盛世,沒有什麼能比拿着書本閱讀更出塵,因為實在買少見少。
【明報專訊】6天可以去日本看北海道雪紛飛,14天的光陰足以見證一場愛情悲劇開始與終結,那10天又可以做什麼?數數手指,世界閱讀日(4月23日)距今日尚有10日,或許可以開展一場「十日書」閱讀計劃。但時日紛亂、書海無涯,我們又以何作舟?遑論要自無量好書中挑選,對選擇困難症者而言是多大的噩夢。有見出版學學者Alison Baverstock於今期專訪提及,此生貢獻出版事業的她,曾創辦專為英國軍人家庭而設的慈善機構「Reading Force」,又於金斯頓大學推動「Big Read」,試以「共享閱讀」一本書強化關係與情感連結,藉由閱讀筆記記錄彼此的想法與感受,建構共同語言和歸屬感。好橋唔怕學,今期《星期日生活》找來7位不同界別的人士,由音樂、醫學,到政治,各向讀者推介一本書,在閱讀日來臨前的10天與讀者一同於紙頁間縱行,在字裏人間相遇。